武汉最惨建筑,兴建于三国时代,历史上

作为中部首屈一指的大都市,近些年来武汉的旅游业可以说蓬勃发展。毕竟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城市,武汉遗留的文化古迹有很多,每年都会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游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或许就是黄鹤楼了。其实这些人文遗迹,只要是年代够久,在古代发生过什么故事、或是与古代名人有关的建筑,都会成为现在的旅游景点。比如一些名人的故居,比如杨贵妃上吊的梨花树等等,都成为现代人缅怀过去、探索历史的途径。

黄鹤楼之所以闻名全国,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唐代诗人崔颢的那首《黄鹤楼》以及李白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对于诗中描述的美景,大家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为了一睹这一千多年前的名楼,无数游客不远千里赶到武汉。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武汉现存的黄鹤楼,已经不是一千多年前崔颢诗中所描述的那座黄鹤楼了。现在的黄鹤楼,是后来翻建的,而且还不止翻建了一次,就连原先的地址都变迁了,可以说除了名字之外,这已经完全算得上是两座楼了。

作为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一开始黄鹤楼可不是那些文人墨客舞文弄墨之地,而是一座彻头彻尾的军用瞭望楼,是用来监察敌情之用的。早在三国时期,黄鹤楼就建在了长江南岸的蛇山上,这个位置,不仅可以一览长江情形,周遭的动静也都可以尽收眼底。无论敌人从水面还是陆地靠近,都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后来国家统一,原先敌对的几个区域也都融合重新划分,黄鹤楼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和平年代,鉴于黄鹤楼能够饱览众多美景、整个建筑也十分别致静雅,倒是深受文人们的欢迎。慢慢地,昔日的瞭望塔,倒成了这些文人们待客会友的观赏之地。到了唐朝,无数文人在此吟诗作赋、附庸风雅。有着50米以上高度的黄鹤楼,和平年代,在主楼附近兴建了不少的建筑群,从远处看来,高大的黄鹤楼伫立在山上,显得十分的雄伟壮观。

关于黄鹤楼,也是有着一些很玄幻的传说。传言以前这座楼并不叫黄鹤楼,后来有位商人曾在此楼开设酒楼,一天,有位道士来酒楼喝酒。酒楼的老板对道士十分礼遇,于是道士便在酒楼的墙上画了一只仙鹤以示谢意。据说这只仙鹤在客人们喝酒的时候还是起舞助兴,于是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多年以后,这位道士故地重游,乘着这只仙鹤翩然而去。酒楼老板感念仙人助他生意红火,便将此楼起名为黄鹤楼。

有关黄鹤楼的美丽故事和传说不在少数,然而这些并没有给黄鹤楼带来平顺,相反的,从建立之初,黄鹤楼就一直多灾多难。战争时期,曾经多次被战火摧毁,于战后复又重建。再被毁,再重建。仅仅是在明清两朝时期,黄鹤楼就七次被毁,七次重建。最后一次被摧毁,是在光绪年间,毁在了洋人的炮火之下。

此后为了方便长江两岸互通有无,于是要修建长江大桥。原有的黄鹤楼旧址正好挡住了大桥的建设,于是便将黄鹤楼原有的旧址给占用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原址附近不远处的蛇山之巅上,再次重建了黄鹤楼,也正是当今武汉赫赫有名的黄鹤楼。虽然说新建的黄鹤楼也是根据旧时的黄鹤楼留存的图像高精度复刻还原,但是终究是有着诸多的变化。且不说复建一次带来的变化,历史上七次的复建,或许现存的黄鹤楼,跟三国时期的瞭望楼,早已经南辕北辙、“面目全非”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