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里,黄鹤楼并不是一个打卡拍照的地方

七月的武汉,酷暑难当,走在马路上,如同一个人长久站在火炉旁边,汗水如珠般不断往外涌,衣服如刚用水洗过一般贴在身上。

在这个炎热的夏夜,我想起了黄鹤楼,仿佛想起了一位老友。想起了那个和友人一起在蒙蒙细雨中欣赏过的黄鹤楼,想起了没有开满樱花却依然美到令人心动的最美校园武汉大学,想起了伴着芝麻香的热干面和鲜美的武昌鱼。

初见傲然耸立的黄鹤楼,蜿蜒迤逦的长江映入眼帘。背倚青山,面临大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与滔滔江汉、莽莽龟蛇共同构成融“江、山、楼”三美合一的奇景图。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加上名家名作而使得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而我对于黄鹤楼的认知,主要是来源于小时候背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古人似乎都很喜欢修建楼阁,而这些楼阁又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气息。当我搜寻历史之后才知道,这座楼阁以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时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故事。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的年代,当时只是夏口诚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历经朝代更迭,逐步演变成为如今的旅游景点。

特别庆幸的是我在关门前买到了门票,提前进入了黄鹤楼的大门。切身去感受整个黄鹤楼的美景,这时脑海里飘过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诗,想象一下当时李白送孟浩然的情形。有的游客在门口叹息,为什么这么早就关门了,甚至有的游客问管理员,能否让他进去。而更多的游客会选择在大门前拍照,即使只能看到黄鹤楼的一角,也要和黄鹤楼合影,有的游客在门前驻足,仿佛若有所思;

当我终于看到了黄鹤楼的全貌,我有那么一刻的恍惚,这就是黄鹤楼,雄伟壮阔的黄鹤楼,飞檐斗拱的黄鹤楼,被无数文人骚客歌颂的黄鹤楼。黄鹤楼一共五层,高50米,相当于16层楼高。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是大厅,内部的藻井有10米高,墙上是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悬挂着超长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眺望远处,的确可以感觉到长江奔流的波澜壮阔以及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脚下的长江大桥上,汽车川流不息。古今交相辉映,历史与建筑完美结合。每一个人,都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情来品味,品味那首经久不衰,夹着浓浓乡愁的诗。这种寻根的脚步,走了千万年,始终行走在神州大地上,回响在人们心里,凝聚成一种强劲的音符。也正是因为有了对于未来,对于精神上唯美的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变得更瑰丽多姿。

无论赋予了黄鹤楼何种独特的神话色彩,只要人们看到这些古迹总会有些沧桑感,还有些许的愁绪,抚古追昔,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时光是美丽的,它记得昨日潇湘水云的故事,哪怕落满岁月的尘埃,却依旧带着透明的记忆,收藏了来往路人的灵魂,让他们在清醒中迷离,又在迷离中感动。

每一个背影的转身离去,都会有不同的错过,在这里历史是楼台的过去,而楼台又成了历史的追忆,那么多光阴随着江水悄然离去,那么多风物被一代又一代的人珍惜。无论如何,黄鹤楼,我来过了,再无遗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