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西辞是往东走还是往西

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中国诗词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李白是一个绕不开的高峰。一定程度上,李白和唐诗画上了等号,也和中华文化划上了等号。这个活跃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浪漫诗人,如今依然家喻户晓。提到李白,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静夜思》。作为小学课本上的唐诗启蒙,每个人都学习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齐名,并称“李杜”。

公元年,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据说李白的和李唐是同宗,有王室血统。李白五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带领家族迁到四川绵阳,在当时绵州的青莲乡定居。开元三年,公元年,十五岁的李白已经读遍了诸子百家,精通诗词歌赋,得到了当时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

李白学诗,也学剑,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喜好老庄。开元十三年,公元年,李白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川之后,李白一去不回,他沿着巴蜀古道,一路向东。李白游山玩水,一路上结交了不少诗酒唱和的朋友。

开元十五年,公元年,二十七岁的李白东游归来,经过湖北安陆,就在这里安定了下来。李白成家立业,娶了许氏为妻。出川之时,他携带万金,如今归来却是潦倒不已。但是李白很快乐,不改挥金如土的性格,他在安陆这个地方住了十年之久,诗酒会友、游山玩水。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在安陆寓居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惺惺相惜,成为一生的挚友。开元十八年,公元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扬州,于是托人写信给他,两人约定在湖北的江夏相会。李白置酒为孟浩然送行,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临别,李白写下了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唐诗中,有不少经典的送别诗。比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充满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意;比如王维的《渭城曲》,则写出了朋友之间的深情与不舍。送别诗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留别,亲友远去,心中自然充满了凄然之感。但是李白的这首诗所描写的离别,则充满了潇洒与欢快之意。

李白与孟浩然,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山水田园诗人,正值人生快意之时,他们没有离愁别绪,没有忧伤和不愉快,而是阳春三月,置酒相送。在李白看来,孟浩然的这一趟旅程,是充满欢快的,让自己非常向往。站在江边看着远去的孤帆,长江蜿蜒而过,李白的心也随着孟浩然飞往了繁华的扬州城。

简单赏析一下这首诗。

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里的故人就是孟浩然,两人是多年的好朋友了。黄鹤楼是送别的地方,也是天下的名胜,李白与孟浩然经常在这里聚会。一提到黄鹤楼,就带有一种别样的诗意。因为黄鹤楼本身,是传说中仙人飞升的地方。

仙人飞升,去了西方的极乐世界。那么这次送别李白心目中要去的广陵,又构成了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畅想的氛围。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表明了送别的时间,以及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烟花三月,语带双关,首先把送别的氛围衬托得朦胧而浪漫,其次还有一种看不尽的暖春气象。三月繁花似锦,也透露出扬州城里迷离而暧昧的“烟花柳巷”,自是诗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看似写景,其实是在写李白看着朋友离去时的心境。孟浩然乘船远去,李白站在岸边,一直目送着远去的风帆。极目远望,直到帆船的影子消失在水天交接的尽头。帆影已经消失,可是李白却迟迟不愿离去;他此时心里是多么想与朋友一起,去那烟花三月气象的扬州城。

第四句“唯见长江天际流”余音绕梁,又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和遗憾。朋友已经走了,就连帆船的影子也看不见了。心驰神往之中,李白回过头来,看到的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飘逸灵动,余味无穷。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堪称千古送别诗中的第一佳作。他没有可以描绘送别时的哀伤,反而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潇洒和愉快的氛围。

《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在课本上每个人都有学习过。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西辞”到底是往东去呢?还是往西走呢?千年之前的李白,可给大家出了道难题。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今天就来仔细分析一下。

标题“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其实就已经交代了,孟浩然是要去广陵。广陵,其实在古代就是扬州的别称,在江苏境内,今天的扬州市。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地方,是在今天湖北武汉的黄鹤楼。

从湖北武汉到江苏的扬州,大家可以在地图上查一下。如果走陆路,从湖北一路往东经过安徽境内,就能够到达江苏境内的扬州。但是在古代,陆路交通不方便,都是靠骑马或者步行,走陆路恐怕要好几个月才能到达。所以乘船走水路,一路沿长江而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这里的“西辞”实际上却是往东走。按照现在的汉语使用习惯,应该写成“故人东辞黄鹤楼”才对。但是为什么李白要写成“西辞”呢?

李白的诗歌,大多不拘一格,恣意潇洒,但是读来却浑然天成。首先,从韵律上来讲,“西辞”比“东辞”要更加押韵。其次,“西辞”的写法其实和黄鹤楼有关。

黄鹤楼有天下第一楼的美誉,传说黄鹤楼是仙人飞升的地方,古人讲“驾鹤西去”虽然是指代一个人离开尘世,去了哪里呢?去了西方的极乐世界。所以西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代表了一种灵魂最终的解脱与快乐的归宿。

孟浩然虽然去的是东方的扬州。但是在李白看来,“烟花三月”的扬州城,在那里的生活比西方的极乐世界还要潇洒快乐百倍。所以李白在诗中,才会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朋友“下扬州”一事的羡慕。

《送孟浩然之广陵》总体上来讲,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送别诗。短短二十八字,李白就将送别的场景以及轻松愉快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孟浩然比李白年长,而且在李白成名之前,孟浩然已经诗名满天下了。所以一定程度上,李白对孟浩然是怀有一种崇拜之情的。李白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后再也没有回到故乡。骨子里,李白是一个爱浪漫、爱游览的人,所以对于朋友的远去扬州,李白没有挽留之意,相反则是为自己不能与之同行而觉得淡淡的遗憾。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