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中品诗词
江城武汉,樱花已绽放枝头。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历代留下的名胜古迹甚多,但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黄鹤楼了。而此楼背后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4月10日,在“校园大讲堂”中,王老师带同学们于“黄鹤楼中品诗词”。
《黄鹤楼中品诗词》
授课教师:王磊
抚今追昔忆此楼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王老师先为同学们讲述了黄鹤楼的历史沿革:东吴黄武二年(公元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高处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十余次被重建。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王老师从史料,古画中,截取相关的图画,学生们得以见到宋元明清时期黄鹤楼的样子。黄鹤楼中闻诗语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因此楼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高居石矶之上,下临江流滔滔,俯览烟波,仰观白云。政客文人,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逐渐变成了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王老师从众多诗篇里,节选其经典之作,分享给同学们。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王老师重点讲解了崔颢的《黄鹤楼》。而他的题咏,也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而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最有名的,莫过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开元九年(年),王维在他的《送康太守》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而作的。时光飞逝,现今的“黄鹤楼”,已成为我国的著名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END—
撰稿/王磊素材提供/王磊编辑/同珂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