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来此皆赞叹的黄鹤楼,发生过什么样的故

东汉末年份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乱千百年以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时光回到东汉末年,在长江中游的两座小山龟山和蛇山上,刘表和孙权分别隔江而治。在汉阳建立了却月城,在武昌建立了夏口城,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办公地点放在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中修复瞭望塔取名黄鹤楼。

到了唐朝国泰民安,文化政治军事空前繁荣昌盛,就不需要黄鹤楼这样的军事建筑,临着长江,视野开阔风景又好加上开发正确的黄鹤楼成功转型成了旅游胜地和“三国遗址游项目”,唐代很多诗人都来此游览,一来因为风景,二来因为在高手如云的唐代一位来自汴州的小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成为诗坛最耀眼的存在,就连后来的诗仙李白都要顾及崔颢所题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登楼远望看茫茫江汉忆往事念旧人赞盛世赏当下

到了宋代黄鹤楼继续延续旅游开发还承担起官方接待,从东门进去的第一个景点是岳飞的雕像,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黄鹤楼下的鄂州(今武昌)屯兵镇守达8年之久。他3次北伐抗击金军都以鄂州作为基地,“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岳飞的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英雄主义色彩所吸引,又被他的悲剧色彩而愤慨,当时赵构不同意北伐,岳飞于是带兵进驻武汉,练兵备战,期间曾经前往黄鹤楼,有感于时局,写下此词。

明清两代的黄鹤楼更是命运多舛,经历多次的毁灭修建维护,到了年原本是黄鹤楼下汉阳门外的民房失火”,当天北风强劲,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火星被吹到了黄鹤楼上,不到半小时,熊熊大火中的黄鹤楼便向南倾倒,化为灰烬。

一边是白云仙鹤的传说一个是江城老街的烟火

今天你看到的黄鹤楼是在原址1公里之外的地方重新修建,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看看拍站那给你呈现的就是一座近代的建筑,先进到内部还有电梯,如果你从历史的角度去看那些名人诗人故事才是黄鹤楼永远的内涵。

黄鹤楼的原址在蛇山临江的黄鹄矶上武昌桥头堡的下方桥墩处,汉江流入长江,黄鹤楼俯视长江,桥墩上的长江大桥连接起了一座城,也连接起武汉全新的生活方式,米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在江面最窄处的龟蛇二山之间架通,让京汉粤汉铁路连成一片,火车轮渡成为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