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想必这首学生们朗朗道来的唐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你了解他背后的意蕴和文化吗?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人去楼空的黄鹤楼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味与嗟叹。
黄鹤楼是武汉的文化地标,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黄鹤楼坐落于此,登高远眺后武汉的景致便尽收眼底。
长江奔波,孕于流水中骨子里包容的亿万年精气潺潺地流经黄鹤楼所处的每一寸土地,岁月在历史间沉淀,云纹与黄鹤齐飞、花草与龙凤作陪,这是黄鹤楼的烟波江上景。它也是荆楚文化历史的缩影,融汇了三国以来各个朝代的文化。江夏之地自古繁华,历经频繁的兵火纷纷后,黄鹤楼仍旧记载着昔日最为悠悠的历史余留。
关于黄鹤楼以“黄鹤”为名的传说,一说是相传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后人念“鹄”为“鹤”,长此以往,口口相传,遂传成事实。
另一说是带点神秘色彩的“仙人黄鹤”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就是关于黄鹤楼得名的故事: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赠酒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便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传闻李白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便搁笔不写了。并说出了一首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便是搁笔亭的由来。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不久该楼又被称为“崔氏楼”,武汉被誉为“白云黄鹤的地方”,崔颢也因之蜚声诗坛。
一座千古名楼有它的分量,观大江东去,孤帆点点,看山高水长,名士风流。一条江浩浩荡荡,一座楼大气磅礴,古去今来,烟雨楼台尽在声声吟唱之中。登黄鹤楼,不是游山玩水,不是附庸风雅,是对传统文化的仰慕之情。登高远望,缅怀古今。愈加明白它对武汉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