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一曲黄鹤楼,惊得诗仙无从下笔,但黄鹤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才子传》记载,崔颢作此诗,并题写于黄鹤楼上。不久后李白到黄鹤楼游览,看见了这首诗,李白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李白此次游览黄鹤楼没有留下作品,竟然被崔颢黄鹤楼诗羞走了!

李白:黄鹤楼曾经是我的黄鹤楼

要说黄鹤楼诗,李白似乎更加拿手。崔颢一时之作,但是李白却是长期稳定输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其实比崔颢的诗更加家喻户晓,它作为送别诗,既不是少年人肝肠寸断,也不是中年人深情熨帖,反而因为“烟花三月”这个繁盛的季节,“扬州”这个繁盛的地方,反衬着“孤帆远影”、“长江天际”,生出充满诗意的淡淡伤愁,又透露着李白的潇洒诗意。“七绝圣手”,绝对不是盖的。

然而,李白作为:斗酒诗百篇、一张口就是半个盛唐的持续输出型英雄,黄鹤楼这种地方,怎能一首诗就够了呢?“七绝圣手”写起五绝来,也是不含糊。而黄鹤楼似乎成为李白的送别专属地,这不,李白还有一首黄鹤楼五绝送别诗歌: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诗中的李白,似乎是那片飘落到洞庭湖上的黄叶,随着风波送友人到远谪之处,双方无言,这流不尽的江水,终将把思绪带向辽阔的大海。

李白:也曾跟随崔颢的步伐,描摹意境高

我们再回到崔颢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严沧浪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诗人崔颢其实在唐诗中的地位并不如李白,然而,这一次,他突然爆发了:这首诗毫无矫揉造作、一切道法自然,似乎是信手而成、一气呵就。黄河口的景色泛起情绪,而情绪有映照在黄鹤楼上。从前人家写黄鹤楼,写的都是楼,而崔颢写的是“黄鹤”,这种意境一出,仿佛思维就乘风而起,从过去游荡到现在,从故乡游走到京城。

这样的意向运用,深深的启发了李白。后世考证,李白此后写作的七律当中,一是《鹦鹉洲》、二是《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受到崔颢的启发所做的仿写作品。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仙李白,作为持续输出型的英雄,自然说干就干,受到启发之后,立即找了题材一试身手:

你崔颢不是有黄鹤楼的“黄鹤”么,那么我这里还有鹦鹉洲的“鹦鹉”,更有“凤凰台”的凤凰,传说中的神奇鹦鹉、神鸟凤凰,带着李白飞到了长安附近的陇山、飞到了数百年之前的魏晋风流。鹦鹉和凤凰,带着遥远的思念从大地抵达月亮、抵达太阳,从内心深处的浪花、到大江大河的壮丽;最后,又回到李白一生难遇,何求何索的千古悲怆当中。

要说诗仙不愧是诗仙,但是模仿崔颢,让李白真的陷入了让出黄鹤楼的怪圈。

李白:黄鹤楼终究是属于我的

在鹦鹉洲和凤凰台之后,世事变迁,李白很长时间没有再写下黄鹤楼的诗句。

后来爆发安史之乱,李白和国家的命运一起零落流离。

到了晚年,他需要一处安心之地,这时候,他又回到了曾经送别友人,又因为崔颢的诗句而不再题诗的黄鹤楼: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基本平息,这首《望黄鹤楼》,是李白在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之后,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怀着初心,向往仙人、学习剑术的少年,而这种少年之心,最终成为晚年的归宿。黄鹤楼,成为诗人一生奔波流浪,怀才不遇之后,最后的落脚点。

于是,他真的又在黄鹤楼落脚了: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首诗,属于李白晚年的作品,去国还乡、人老归终的心情,配合上长江边上黄鹤楼中的笛声,隐隐透露苍凉景象和悲凉心境,此时李白的形象,已经是那个在江心泛舟、揽月入怀的李白了。

尾声

关于李白的黄鹤楼诗还有一曲: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此诗经明代大才子杨慎考证,是伪作。我们也就不再展开。

但是,李白,终究夺回了他的黄鹤楼:

唐肃宗上元三年,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

参考资料: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