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让李白自愧不如

崔颢(hào)(?-),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当时一看到,不禁叹为观止,只好写了一首打油诗就此搁笔,不再准备题诗。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的罪名有三条:一个是参与赌博,二为成日嗜酒,三是不断地娶漂亮老婆。用今天的话来说,既是赌徒,又是酒徒,还是好色之徒。凭着这三条,崔颢一下子被打入品行不端的行列。也许当时的进士考试,没有进行细细审核,这样问题多多的人,居然混进了京城做官。

崔颢的个性,应当是属于那种鹤立鸡群、卓尔不群的叛逆文士。一介文人,不但喝酒,还参与赌博,实在是常人不能接受的。换了李白,嗜酒如命,人家却喝出了酒仙诗仙的好名声;崔颢同样会一掷千金,只混出了个酒徒赌徒的形象。为崔颢作传者,还列举了他年轻时多做浮艳轻薄之诗,又说崔颢游历京师之时,连续娶了三四个夫人,都是美色佳人,且在情感上又不能专一而终,只要不满意,立马休了再娶。这件事,实在是将崔颢的名声搞得江河日下。文人娶妻,挑三拣四,背弃盟诺,心猿意马,换了商人可以一笑了之,换了文人则行不通,传统与道德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即便是近代的浪漫诗人徐志摩,也因此而多获毁誉。

作为开元天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崔颢身上其实也有许多优点,可惜优点没被发现,缺点却被找得准准的。崔颢的传记,在新旧唐书中所有文人传记中,是写得最为奇怪的。三四行字,记的都是崔颢“有文无行”的劣行。即便是宋之问,还写了他“弱冠知名”、诗赛一举成名以及被贬后“颇自力为政”等话语在内。而关于崔颢,基本上就是彻头彻尾的毛病一身,坏蛋一个。

但从行事风格来看,他应该是一位美男子。长得帅,就不免有洁癖,而且他的洁癖非同一般,娶老婆极其苛刻,只找漂亮的,不找爱的,稍有不如意,就休之,前后换了好几任。所以,他在当时的名声很不好,史书四个字评价:“有文无行”。

会写诗能当饭吃吗?显然不能,崔颢也需要谋得一官半职养家糊口。幸好,他生在盛唐,只要诗写得好,那些达官贵人还都挺识货的。然而,关键时刻,崔颢却开始短路了,去拜见达官贵人竟然拿艳诗做见面礼。当时有一个名士名叫李邕,以喜欢提携后进著称。崔颢慕名前去拜访,李邕也久闻他的大名,早早的扫洒庭除,盛情相待。

门路走不通,那就靠才华吃硬饭吧。崔颢选择了科举,并顺利考中了进士,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但是,放荡不羁的性格又让崔颢在官场吃尽苦头,为官多年始终不得升迁,遭人排挤和奚落。仕途不顺,崔颢干脆辞官远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目睹祖国的名山大川,崔颢的心逐渐沉淀,将写诗视作自己毕生的事业。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的大诗人崔颢其实是唐朝当时很多女子心中著名的公众“男闺蜜”,而且这个身份还直接影响了崔颢的人生与仕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如今所知的史料和考古发现中,有关崔颢生平的记载相对较少,甚至连崔颢的出生年份也存在争议。只能大概推测崔颢生于武则天末期,整个人生主要活动在唐玄宗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代——诗歌盛唐。

正因如此,刚走上诗坛的崔颢并不显眼,特别是当时唐朝的各种诗歌种类都已经有了代表人物,比如边塞诗的王昌龄、岑参,田园诗的王维、孟浩然,更不要说后来几乎全能的李白、杜甫了,崔颢在这些诗歌种类上是很难与他们竞争的。

于是崔颢早年便剑走偏锋,主要创作以女性为主角的情诗。在崔颢流传至今的四十几首诗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是这种以女性为主角的情诗,比如《王家少妇》、《相逢行》、《卢姬篇》、《川上女》等等。

而最终为崔颢博得大唐女子公众“男闺蜜”的作品是一首七言长诗,名为《代闺人答轻薄少年》。在这首诗中,崔颢假托闺人之口,替婚姻不幸的女人抒发了悲怨之情,对当时社会上的负心汉进行批评,广受当时大唐上层女子的好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