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您在诗享书局打卡的第首古诗词。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唐·温庭筠《瑶瑟怨》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诗却没有写一个“怨”字,而是通过描写清秋深夜里,女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的景象,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题“瑶琴怨”,写的很含蓄。瑶琴,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在古代的诗歌中,它常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题名“瑶瑟怨”,正暗示了诗歌所写的是女子的闺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冰簟银床,指的是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秋夜里床席冰冷,梦也难成。“梦难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写因为伤离念远而难以成眠,而是写女子寻梦不成。
女子与心上人相聚渺茫无期,她只得将希望寄托在虚幻的梦中,希望在梦里见到郎君的容颜。可是如今,却是梦也梦不到。
记得《红楼梦》里黛玉香消玉殒后,宝玉也曾净手焚香,祈祷神灵,希望在梦里再见到黛玉,可惜故人始终不曾入梦来。
见也见不到,梦也梦不成,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子轻轻的叹息。
“碧天如水夜云轻”,第二句,诗人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月夜图景:
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漂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在清丽而略带寂寥的境界中,衬托出女子清冷寂寞的意绪。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诗人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夜月朦胧,女子怔怔地陷入思绪中,忽听到一阵雁鸣,才知道有大雁正飞过窗外。
大雁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了南方。大约暗示着女子所思念的人远在潇湘。
“十二楼中月自明”,“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这里指的是女子的居所。孤居独处的人,面对明月,往往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着一“自”字,写得极妙。明月本无情,无论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幽寂哀怨,明月仍会冷冷地临照高楼。
整首诗便在这似水的月光中结尾,留给人悠然不尽的余味。
往期精彩
每天一首古诗词|杜甫: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诗行天下|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每天一首古诗词|韦应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每天一首古诗词|秦观: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每天一首古诗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