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声亮原创散文丨武汉情结

武汉情结

文/胡声亮

(一)

知道武汉,知道长江,知道武汉长江大桥,是从小学课本里,记得六十年代的小学教材里就有武汉长江大桥一文。“感谢苏联的帮助,感谢工人叔叔的创造”一直在耳边回响。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县城就是见过的最大城市。小河,石桥就是美丽的风景。何尝见过武汉这样的大城市。长江,长江大桥更是神秘和向往。从那时起,就有了一个愿望,将来一定要去看看武汉,看看长江,看看长江大桥,看看这座既能通汽车,又能通火车的雄伟建筑。在那宽阔的桥面上走走……

首见武汉,是从夜行北京的列车上,距离儿童时代已经二十多年。那时的车窗是可以半开的,列车刚接近武汉,也被武汉的夜色所迷。一个乡村草根,何曾见过这灿烂无边的灯海!宽阔的江面汽笛轰鸣,古老的三镇灯火辉煌,梦寐已久的大桥就在列车下,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就像刘姥姥进入大观园!通过桥面时,一束巨形的光芒射在对岸的电视发射塔上,使白色的电视发射塔更加醒目,更加挺拔伟岸!啊!美丽的江城!我完全陶醉在这朦胧的夜色中。多少年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后来经过武汉,若是在夜间,总是再现那晚的情景!

从北京返回,特地在武汉停留。首先要去的当然是黄鹤楼。崔颢的名篇多少年来一直在脑中闪现。白云,蓝天,大江,黄鹤,情怀。千百年来一定有所巨变。仰望苍穹,悠悠白云还在楚天之上,俯瞰长江,滔滔江水奔腾不息。巍巍黄鹤楼屹立蛇山之巅。古老的江城,“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那骑鹤而去的仙人子安闻讯一定回返。繁荣的三镇锦绣万千!李白搁笔,那已是千年的往事,眼前的景象,怎能不让人感慨,先贤有先贤的情怀,草根也有草根的见解。献丑了!

黄鹤楼

黄鹤楼上眺楚天,龟蛇雄峙大江边。两江相汇奔腾去,三镇永立天地间。汉正街上集商贾,大桥上下汽笛喧。位处华中九通衢,繁荣江城景万千。

(二)

也许今生和武汉有缘。十几年后,犬子填高考志愿,首选城市就是武汉。录取通知书下来,竟然遂心如意,一家人高兴非常!即忙为犬子准备行李,尽管现在哪儿都能置办,但总是不放心。听说武汉的冬天湿气重气温低,特地在贵阳订制了两床优质棉絮。到了开学的日子,我扛起被子挤上了北上的列车。虽然不是很重,毕竟也是五十好几的人,而且痛风严重。上下通道,跨越站台,一路步履蹒跚。不亚于当年朱自清《背影》所描写的场景。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列车到达武汉也是午夜了!江城灯火辉煌,夜色比十几年前更加美丽。因深夜不便找学校,只好住在武昌站附近一家铁路员工的家庭旅店。放下行李,我就迫不及待地带犬子上街。一是饥肠辘辘想吃夜宵,二是脚踏实地地体会一下武汉的夜市。街上行人还很多,小吃摊也很热闹。一家小面馆的小老板非常热情,我也没说什么走了进去。小伙子是从湖南过来的,年龄跟我儿子差不多。听说我是送儿子来武汉读书的,既羡慕又感慨!他老家在湖南偏僻的农村,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没毕业就来武汉打工了,在武汉已经好几年,对儿子要去的江夏区很熟悉。我不好说什么,安慰了他几句。乡下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上学的路截然不同啊!

第二天到学校办完手续时间还很充足,我又上了黄鹤楼。新结识的贵州老乡和我一道,他是第一次出远门,连省城贵阳都没去过。感觉武汉好大好大!我也只好把我知道的一路给他说说,和我以前的心情一样,一定要到长江大桥上走走。我只好陪伴他,从黄鹤楼上下来一直走到对面的电视塔下,下桥后又乘了江轮。滔滔长江依然滚滚东流,巍巍塔楼仍旧高耸云天。触景生情,感慨又添!

感慨武汉

滚滚长江流不尽,

巍巍塔楼入云端。

崔颢不晓今朝事,

后贤有谁能续添。

白云千载飘不去,

黄鹤一定回楚天。

继往开来正是时,

人杰地灵必为先。

(年秋)

胡声亮(男),贵州省清镇市人,年8月8日生,退休教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