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鹤楼因长江大桥建造迁址,江南名楼重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很多历史名楼经过岁月和历史的磨砺成为了如今我们喜欢去的旅游景点。一座座历史名楼,经过岁月的风霜洗礼,由于古时候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因此能够留存至今的就只剩下了遗迹。如今由于文化旅游的兴起,对于这些历史古楼的重建修护也显得尤为重要。

武汉的著名建筑“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是武汉主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不过你又可曾知道,这座饱经风霜的黄鹤楼已经不是先前古人登临的黄鹤楼了,因为长江大桥的选址正好要要用到黄鹤楼的遗址之上,因此黄鹤楼只能被迫搬迁重建,如今我们看到的黄鹤楼已经是一栋仿古建筑。

那么历史上的黄鹤楼又是怎样的呢?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后来又先后经历了东西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其楼体本身屡次被损毁屡次重建就达到了数十次之多。每一次黄鹤楼的重建,其规模、形状都有所改变。

从一开始的军事岗亭,到唐朝时期开始正式成为一座观赏楼,是“透迄退公”、“登车送远”的官吏和诗人骚客举行宴会、游玩的必去之地。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李白、陆游、孟浩然等都曾登临于此并题下了著名的诗句,更有崔颢“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诗黄鹤楼的名气流传千古。到了乾隆七下江南行至黄鹤楼处,也是被它的宏伟所吸引,亲笔题下“江汉仙踪”四字牌匾。

黄鹤楼命途多舛但是却始终都没有荒废,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黄鹤楼是在年开始动工,用四年的时间修成的,秉承着“源于古人,优于古人”的原则,以清代同治楼为蓝本重新修建而成,总共五层楼高,建筑平面为方折角形,各层有腰檐,攒尖屋顶,金色琉璃瓦屋面,四望如一,黄鹤楼再次成为武汉的著名建筑。

不过据说此前发生过外国游客拒绝登楼的事件,原因是他觉得这不是真的黄鹤楼,而是一个“假古董”。对于这个“假古董”的说法更是以讹传讹,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的争议,甚至在学术界也引发了一场混战。那么重建这些历史名楼,对于文化传承是否有必要呢?

其实我们目前看到的这个黄鹤楼,据有关的史料记载已经是第29次重建了,但是它依然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无论时间的久远,不管重建次数的多少,其始终传递的是其承载的历史信息,经过百年的文化积淀的底蕴,并不会因为这栋楼是否是重建的而消失,这里是大家对于相关历史文化的情感记忆和民间经典佳话的憧憬。

实际上,黄鹤楼的重建从表面看仅是一个建筑形式的继承问题,从内部看则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弘扬问题。对于这样的古建筑,只有我们真正地登上去才能触发我们缅怀的幽思,才能真切地感受离情别绪,才会有触景生情之感。我们要做到的不是去判定这个到底是不是“假古董”,而是不能让这份文化和历史在我们这儿断了。

你对于有人说黄鹤楼是“假古董”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