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仙搁笔的诗

白癜风康复病例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32342.html

李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作诗近千首。可以说:兴之所致,挥毫而就。然后,有一次,正当他诗兴大发,提笔准备作诗之时,却突然搁笔而去…

据传:一次李白到黄鹤楼游览,被眼前的美景和辽阔深深地折服了。顿时诗兴大发,提笔准备题诗之时,却看见墙上崔颢的诗《黄鹤楼》,读完之后被该诗所倾倒,自叹不如,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搁笔而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崔颢(约-),字号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玄宗开元年间中进士。开元后期曾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历任大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现存作品40多首,其中有几篇艳体诗,色泽浮艳,内容轻佻,可能是他年轻时所作。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面对长江,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据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昔费文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又传南朝宋东阳无疑《齐谐志》载,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

虽传说不一,但都是仙人和黄鹤一起光临过的名楼。加之古人好登楼,借以开豁眼眸,畅怀胸襟;或览胜怀人,伤时寄慨。因此,当时的诗人: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曾经登临此楼吟咏。

诗文翻译过来,大体就是:传说中的仙人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这里只留下一座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之后,不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天上悠悠的白云飘来飘去,怡然自得。站在楼上远眺,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青翠茂盛。太阳渐渐西沉,我的家乡啊,在哪里?面对着那茫茫大江,我怎不愁思滚滚!

诗人在前半部,仿佛只是描述着一个传说而已;其实与后半部的黄鹤楼美景,结合在一起,才更让诗人触景生情,更添几分乡愁。美丽的传说、一览无余的辽阔景色,更勾起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从传说到美景,再由景入情,一切都是十分地和谐而自然,没有一丝丝的做作和牵强。直抒胸臆!

登楼而为文的,当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为有影响力的名篇;而为诗的,《黄鹤楼》可直列前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