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年(天宝三年)初春的一个早上,诗仙李白带着无限的遗恨离开都城长安,匆忙踏上洛阳的路上。
长安的早春已经下了一场小雨,雨不大,天街的小草只是湿漉漉的一片。正如韩愈诗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看近却无”。
但是如今的李白心情非常郁闷,没有这个诗情雅兴。本想在朝中干一番大事业,不料被人妒忌,小人谄媚,皇帝赐百金放还。
李白着便衣,跨白马,背长剑,身后一小厮,带着简单的行李,他们趁着天还未亮,在朦胧的夜色朝长安的东门在稀疏人群中穿行。
长安的东门也叫青绮门,出了青绮门便是胡姬酒店,胡姬酒店,长安城国际化的酒楼,十里飘香,来自万国的美丽少女在这里翩翩起舞。
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李白还是在朝为翰林,皇帝李隆基的御用诗人,也是在这里送别一位好友,当朝的御史大夫裴图南,因为他为人耿直,为官清廉公正。得罪朝臣被贬,裴图南一气之下,撂摊子不干了,打算隐居嵩山。李白在胡姬酒楼为朋友饯行,临别赠诗一首:“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二
李白在长安元年(公元年)出生于剑南道巴西郡青莲乡。传说其母梦太白金星而生。李白字太白,因为四川在唐朝为道家圣地,李白自小信道,自封“青莲居士”。
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李白早惠,刻苦读书,有“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典故。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李白喜任侠,剑术高超,志向高远。十五岁便能诗会赋。并且以赋诗闻名天下。他常常游走四海,踏遍青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李白性格阔达,不拘小节,喜好结交知己,轻才好施,曾经东游吴越,遇有落魄读书人,倾囊相赠,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真可谓唐代的及时雨,就是宋江也比不过。
李白24岁时出蜀地,在陈州结识孟浩然,并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其诗才已经名扬天下,但他俩志趣相同,临别作诗赠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又一年游江夏,在黄鹤楼偶遇孟浩然,他俩共同游览名胜,临别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由于李白家世经商,所以在唐朝没有资格通过科举做官,但是祖辈留给他巨资,他只能另辟蹊径。
后来李白到京城,拜谒名相张说,出入玉真公主别馆,想通过推荐入朝为官,但无果,千金散尽,穷困潦倒,常常自暴自弃,浪迹于市井之中。
三
幸运的是李白游览紫金道观,遇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状元及第,官运亨通,此时在朝做大官,被朝廷封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人称“贺监”。
贺知章以前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蜀道难》当他读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竟拍案叫绝,大声对李白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并称赞李白为“谪仙人””
贺知章已经年逾八旬,银发飘飘,谈吐非凡,朝中二品大员,而李白年刚不惑,仍是个白丁,他们相见恨晚,相拜为忘年交。得知李白喜欢饮酒,于是贺知章拉李白的手,箭步来到长安东门外最豪华的酒店-霸陵酒楼,打算一醉方休。
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李白也非常仰慕贺知章,向他吐露自己的家世和远大的志向。
酒后贺知章发现自己忘带钱,于是把腰间的金龟解下作为酒钱,李白阻拦:“金龟乃皇家所赐,不可换酒!”店家认识贺知章,当即免了酒钱。
贺知章感叹李白怀才不遇,于是向皇帝推荐李白。
天宝元年(公元年),贺知章的推荐下,玄宗皇帝也久闻李白诗才,大喜,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并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朝廷封李白为翰林诗待招,随时供奉皇帝吟诗。
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三
李白在朝中如沐风雨,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当得知朝廷封官,能一朝面见天子时,春风得意,到南陵家中安排好妻小,临别时挥手写下了一首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朝中,每逢节日,宴会,皇帝都要李白做陪,当朝做诗。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朝中人人尽知有个李翰林,李白独步诗坛的才华使得许多朝中大臣另眼相看。
明目繁多的宴会,生日会,使得李白渐渐厌烦,哪天皇帝玩得高兴了就叫李白赋诗几首,助助雅兴,再赏赐钱财等等,这和那些狗苟蝇营的宦官以及卖弄青春的乐妓舞女有啥区别?
其实所谓的“李翰林”不过供奉皇帝的玩物罢了,而且皇帝根本没有打算真正用自己。这和他当初的志向相距甚远。
李白少时就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要像管仲辅佐齐桓公,晏婴辅佐齐景公那样将来做宰相的,不只是吟诗弄月的。
于是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开始纵酒以自昏秽。常常混于市井之中,与朋友烂醉酒肆。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杜甫后来作《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好几次唐玄宗宴会朝臣时,却找不到李白的身影。一次李白喝醉,恰逢玄宗需要李白起草诏书,李白不得不入殿,臣子进见皇帝,不能穿朝靴,恰巧高力士在身边,李白于是令高力士为他脱去朝靴,这样得罪了高力士。
高力士,皇帝的御用身边太监,虽然官位不高,但是皇帝离不开他,相当于皇帝的耳目,许多朝中大臣都阿谀奉承巴结,私下称他为翁父。
宫中以高力士为首的人诽谤于皇帝,玄宗也觉得李白太放荡,于是在开元三年(公元年)赐百金放还。
四
在京城做翰林仅仅两年半的时间,李白怎么不明白皇帝不再用他了,他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散尽,把酒浇愁,写下了《将进酒》名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这年才44岁,觉得壮志未酬。俗话说的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朝廷放行,其实就是辞退他,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他也不想见到再多的亲朋故旧,想东到洛阳,打算东山再起。
所以悄悄地出东门,过胡姬酒楼,便来到长安东门最大的一处酒楼,霸陵酒楼。也就是三年前的今天他见到贺知章,在此畅饮,谈论天下大事,吟风弄月。知己难觅,那时多么痛快啊!
其实在霸陵酒楼前早有人等着李白,他叫崔宗之,李白的京城最好的朋友。
崔宗之,宰相崔日用之子,风度翩翩,有长安美男子之称,时任左司郎中、侍御史,喜爱诗文,常常和李白月夜乘舟,饮酒作诗。
崔宗之作为饮中八仙之一,杜甫诗云:“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崔宗之听说李白被放还,深为老朋友的前途担忧,于是他身着红袍官服,早早地站在酒楼前等候多时,此时见到李白,一把拉住李白的手,箭步如飞,走向楼上。
一桌美酒佳肴呈现在眼前,这些都是李白平生最喜欢喝的酒,最喜欢吃的佳肴。
面对老朋友的盛情款待,李白不胜感激,涕泗横流,他伸了伸手,想把酒而尽,又缩了回去。李白怎么也无处动筷。于是他命书童磨墨写了一首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面对志同道合的朋友,回忆自己的人生遭遇,看到美酒佳肴而无心饮用,他拔剑四顾,眼前茫茫一片。路在何方,姜子牙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坚信终究会有一天,皇帝会醒悟,再次重用自己。
作者孟力
参考书籍:
后晋刘昫《旧唐书》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