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17期真实人物故事
口述:老叶
我叫老叶(
老叶的骑行日记),今年37岁,浙江农村人,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从小我就喜欢探险,跟朋友露宿野外,却吓得不敢睡觉。
工作后,我做过11年数控机械操作员,相当于工厂流水线工人。
因不满枯燥乏味的工作,我辞职开始旅行。
年,我花费多块钱买了辆自行车,一口气骑行20几天,全程走完公里。
年,我第二次踏上征程,风餐露宿天,全程超过0公里。
我住过墓地和桥洞,还差点被野狼和雪豹袭击。
如今,我仍然走在路上,想跟你分享我的故事。
(我骑行第43天,到达琼海市)
年,我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一个农村家庭。
这里曾是徐霞客游览全国的出发点,也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
我们是普通的四口之家,父母一直在家照顾我和哥哥。
直到我8岁时,因为经济负担重,父母才下海前往广州市,把我寄养在外婆家,哥哥则送到姨婆家。
我跟着外婆在农村长大,童年时光很美好,我现在还记得很多有趣的片段。
我有很多小伙伴,直到现在,他们还是和我关系很铁的发小。
小时候,我们经常去海边玩,在水里游泳,在岸边捉蟹,在草垛旁打弹珠。
(我骑行到贵州的时候)
这些属于80后的寻常回忆,我现在依然迷恋和向往。
但除去美好的记忆,我的成长过程不乏波折。
有次,因为疏忽大意,我差点被淹死。
那时,我们村村头有个水坝,水坝中心是个大水塘。
一天,我和堂弟抓了几只螃蟹,螃蟹身上都是泥沙,我们就去水塘里去洗。
初生牛犊不怕虎,到水塘边后,我们不试深浅就光着脚丫子走下去。
没成想,我俩一咕噜沉入水中。
水塘深不见底,我在水里扑腾。
当我挣扎着冒出水面,想大声呼救,水却瞬间呛进我的嘴巴和鼻孔,眼睛也睁不开。
一时间,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求生本能驱使着我,我不停甩动胳膊,奋力挣扎。
就在我筋疲力竭之际,我碰到泥土,抓到岸。
我赶紧爬上去,把堂弟从水里拉上来。
从水里上来后,我俩惊魂未定,哪还顾得上什么螃蟹,赶紧离开现场。
(我在甘肃敦煌的时候)
这件事一直埋在我们心底,谁也不敢告诉家人。
那时,我在家里老老实实待了几天,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
还有一次,因为“野外露营”事件,我把外婆气哭了。
那天,我跟小伙伴出去玩,路过田野看到一座稻草棚。
我们就钻进去玩游戏,一直玩到天黑还不想离开。
于是,大家提议就在稻草棚里过夜,当作野外露营。
我很好奇也很惊喜,就跟着他们留下来。
没想到,天黑之后,四周漆黑一团,静得吓人。
我非常害怕,脑子里盘旋着恐怖的念头,只觉得黑暗中隐藏着妖魔鬼怪,随时都有可能向我扑来。
我吓得睡不着,我摸出兜里的几张糖果纸,这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任务,本来打算带到学校上交。
情急之下,我管不了那么多,划根火柴点着一张糖纸,火苗腾地升起,很快又消失,我心里终于好受一点。
一张接着一张,我烧光所有糖果纸后,才迷迷瞪瞪地睡去。
(我在昆明官渡古镇)
第二天早上,我回到家看到外婆坐在床边,早已哭成泪人。
她见我回来,情绪激动,又掺杂着愤怒。
她立刻给我父母打电话,哭喊着让他们赶紧把我接走,说:“万一他在我这里出了什么事,我可怎么担待得起啊?”
外婆哭诉后,还是并没能把我送走。
直到上小学四年级,我才跟哥哥住在一起。
那时,哥哥上初中,每天回家吃晚饭,之后再回到学校上晚自习。
他临走前总会捉弄我,绘声绘色、表情夸张地给我讲鬼故事。
我吓得蒙上被子,躲在被窝里不敢出来。
我很胆小,睡觉都不敢关灯,哥哥每次捉弄我,我害怕,就喊来堂弟和发小,让他们来我家陪我睡。
我从小贪玩,对学习不太感冒,糊里糊涂上到初三,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就辍学了。
(我在内蒙古的时候)
16岁那年,我初中毕业。
父母在广州市开模具厂,我年纪小找不到事情做,就跟在父母身边,到厂里打杂。
哥哥高中毕业后,没有上大学,转行去学数控机械。
技术学成后,他自己开店,我又跑去哥哥店里帮忙。
我从小跟在哥哥屁股后面长大,他一直都很关照我、包容我。
在他面前,我太过自由,以至于跟着他两年,我什么技术也没学到。
(我在大理洱海边)
父母见我依傍哥哥,一直无法独立,就让我去投奔舅舅。
我在舅舅那里做数控机械操作员,这份工作一做就是好几年。
后来,我哥哥到上海创业,他打算开模具加工店,我就跟他合伙。
可做一段时间后,我的收入只够花销,根本剩不下钱。
我只好又回到广州上班,还是从事数控机械方面的工作,每月工资元左右。
转眼间,我做数控机械工作将近11年。
这种流水线工作枯燥乏味,我极度厌倦。
于是,我辞掉工作,转行到华夏评级做古钱币鉴定,两年后,我又辞职。
按部就班的工作,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我越来越不习惯,一度想要逃离。
那时,我心里也不断酝酿一个计划:周游全国。
二十几岁时,我曾看过关于徐霞客的解说视频,我被深深吸引,对他心生敬仰。
那时交通不发达,他尚能不畏艰险,独自走遍全国。
如今条件更好,我为什么不能试一试?
(我在武汉拍的黄鹤楼)
我想跟着随徐霞客的足迹走下去。
当年,徐霞客“自宁海出西门”,如今,我也从故乡宁海出发,做“现代版徐霞客”。
年,我开启第一次骑行之旅。
第一次骑行,什么都不懂。
我花多块钱买辆自行车,准备很多装备和物品,一人一车出发上路。
白天,我边骑车边欣赏路边的风景,心情很舒畅。
每到晚上,我就开始发愁。
独自一人,我不敢在野外露营,只好借宿旅店。
找不到旅店的时候,我只能在荒郊野外扎营借宿。
一次,我骑车骑到下午五六点钟,还没看到人烟。
目之所及全是山,眼看天色越来越暗,我陷入绝望之中。
幸好再往前走一段时间,我隐约看到一座寺庙,就加速赶过去。
(我路上经过的地方)
等我到寺庙门前,刚好一位大爷经过,我问他能不能在凉亭里搭帐篷。
大爷说他就是庙祝,得知我的遭遇,他提出让我跟他在屋内借宿。
我不想过多打扰,就把帐篷扎在凉亭里,心怀感激地度过一夜,第二天便早早启程。
由于我带太多装备,负重超额,路上吃不少苦头。
到了广州市,我把自行车和装备寄回家,轻装上阵。
我去找在广州市的发小,他做东热情招待我吃喝,还帮我找旅店,庆祝我第一次骑行成功。
从浙江省宁海县到广州市,全程大约公里,我一人一车,走完全程。
一万元的预期经费几乎花光,旅途结束,我就回去继续工作,边挣钱边计划下一次行动。
年3月,我做好充足准备,开始第二次骑行之旅。
这一年,我接触到自媒体,还自学拍视频。
旅途中,我用手机记录行走轨迹,分享沿途风景和所见所闻。
我每天坚持,一共记录下天的行程。
从浙江出发,我经过福建,海南,广西,贵州等沿途十几个省市。
在春节前,我终于安全回到家乡。
这一路,我收获颇丰,也凶险异常。
一天,我经过西藏五道梁,我把帐篷搭在一个废弃的铁皮房。
睡到半夜,我突然听到一声狼叫,凄厉凛然。
(我到达西藏芒康)
我吓得屏住呼吸,竖起耳朵,隐约觉得有三四只狼靠近,它们的叫声仿佛在呼叫同伴。
我更加紧张,但此刻出去就是送命,我只能小心翼翼,一动不动地躺在帐篷里。
所幸,这一夜有惊无险,天刚蒙蒙亮,我就赶紧离开。
还有一次,我找不到合适的露营地,就在一个海拔多米的桥洞下扎下帐篷。
凌晨一点左右,我起夜小解。
黑暗中,一个长尾巴的动物朝我扑过来,我吓得大声喊叫,惊起一身冷汗。
见那动物跑开,我赶紧钻进帐篷里。
后来,我回忆那动物的体型,大概是雪豹。
它如果继续攻击我,我根本没有反手之力,当时的恐惧感我终身难忘。
遇到雪豹是猝不及防地惊险,沙漠的骇人之处更加让人束手无策。
当我穿过内蒙古沙漠,四野黄沙弥漫,没有尽头。
(我在路上遇到连续60公里上坡)
在沙漠行走,比在普通地面难得多。
我的自行车车轮碾过松散的沙粒,就会陷进去,根本没办法骑车。
我只能推着走,累得筋疲力尽。
天色渐暗,突然起了沙尘暴,狂风裹挟着沙砾朝我脸上砸过来。
我看不清路,打着灯光,看到前方还是一团漆黑,我顿时崩溃。
如果找不到露营地,在这沙漠中过夜,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绝望之际,我把自己的定位发到旅友群,没想到一个朋友很快回复我,说他过来接我。
这条信息,无异于雪中送炭。
大约晚上12点左右,我看到一束微弱的白光朝我驶来,救援的朋友到了。
他主动帮我分担车上的装备,减轻我的负重。
我跟随他骑行十几公里,终于找到落脚点。
朋友一路咳嗽着,引领着我穿过黑暗和沙漠,这份情谊,我永远感激。
同样让我感激的还有一位藏民朋友,他也救了我一命。
西藏有个叫业拉山的地方,当地海拔多米。
(我在秦岭的时候)
当我行至半山腰时,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下起狂风暴雨,还夹杂着冰雹。
气温骤减,路途难行,我的身体出现失温体征,牙齿和嘴巴都开始逐渐变僵。
我拼劲最后一丝体力,走到一所民宅门口敲门。
一位藏民朋友走出来,他看到我的样子,立刻让我进屋,还生火帮我取暖,给我端来酥油茶。
温暖的房间,和藏民朋友热情的招待,让我捡回来一条命。
我很幸运,几番陷入绝境,却总能遇到好心人援手相助。
旅途中,危险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时光都很轻松愉悦。
我很享受沿途风光,也很享受沿途的美食。
对我来说,旅途中花销最大的地方就是吃饭。
很多人提倡“穷游”,对饮食不讲究,有时候咸菜下饭,有时候烧菜连油都不舍得放。
但我不想这样,我认为身体已经在路上流浪,就没必要再亏待嘴巴。
即便旅途环境苛刻,我一日三餐也少不了鱼肉。
三斤鱼,两斤牛肉,我一顿就能吃光,有时,一天的伙食费要花上两三百块钱。
慢功出细活,我对吃很挑剔。
为吃上美味的饭菜,我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有时一顿饭从中午做到晚上。
就连煮方便面,我也不想草草了事,没有牛肉,我就自己煮牛肉。
一碗方便面,牛肉就要占大半,粉丝们调侃我,说我自创“叶师傅牛肉面”。
(我在东达山的时候)
为了吃心仪的美食,我不怕路远,骑车也要去。
我想品尝正宗沙县小吃,骑行二十多天时间,多公里路程,到福建后直奔沙县。
正宗沙县小吃跟平时吃到的果然不同,我觉得不虚此行。
每到一座城市,我会放慢脚步,专门跑去店里吃当地特色。
比如重庆市的小面、巫山烤鱼、红油抄手;
比如武汉市的热干面,我一天吃三顿,吃到腻为止。
有时也会“踩雷”。
但店里做出来东西的口味不好,我不会直接跟老板说不好吃,而是打包带走,在远处丢掉。
虽然这样很浪费,我也不提倡这样做。
但我不想委屈我的胃,只想把肚子留给好东西。
食物充实灵魂,风景抚慰人心。
一路上,我记录真实生活,吸引到很多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