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不合规则的七律,竟然好到诗仙李白不敢

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闻名遐迩,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均在此题诗留字,诗仙李白也曾登临黄鹤楼却未题诗,这是为什么呢?传说他因为看到一首当时无名诗人的诗写的太好而放弃题诗,这是一首什么诗呢?这首诗有什么好呢?

中国唐朝开元年间的一天,矗立在长江边的黄鹤楼上,大诗人李白凭栏远眺,只见江水涛天,李白顿时觉得心胸开阔诗兴大发,他高兴的扑纸磨墨准备提笔写诗,突然他发现墙上有几行不起眼的小字,是一个叫崔颢的人写的一首诗,李白看了又看逐字推敲着。

过了一会儿李白摇摇头,他觉得这首诗写的太好了。已经把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写到了极致,李白似乎有点不服气的说着,一拳捣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李白放下笔没有题诗惆怅的离开了黄鹤楼。

那么崔颢是谁?他在黄鹤楼上写了什么诗句让大诗人李白都要搁笔而去?

崔颢也是一位唐代诗人,当时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他登临黄鹤楼后写了一首七律,诗文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有何妙处却让诗仙李白不敢题诗?

整首诗淳朴生动,借景抒情,从烟波飘渺的江水想到了无限的乡愁,凄婉苍凉。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虽被誉为最美七律,然而专家介绍七律最讲究对仗押韵和平仄,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首诗竟然是一首有毛病的诗。

那么这首黄鹤楼到底好在哪,让李白如此的推崇?因为他的前面四句是不合规则的,既不讲平仄也不讲对仗,前面连着三个黄鹤完全不合规范,另外还有那三平尾,所谓的三平尾就是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空悠悠三个字都是平声字在七律诗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这首诗一气呵成,从头到尾通常的语言侃侃而谈,不加一点做作。反而成就了这首诗的最大特点。

关于黄鹤楼的诗有许多,您最喜欢哪一首或者是哪一句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