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孕育出了多少旁人难以复刻和超越的文明。这其中,唐诗宋词不可超越。当然他们也在现代文化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如今,刚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就已经在用稚嫩的声音念着床前明月光了。
没错,《静夜思》的作者李白正是唐诗创作的主力军,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肆意潇洒,浪漫至上能够穿越几千年的时间,至今还能够击中人心,这是一种力量。虽然李白在官场上不得志,但他很快在大中国的好山好水之中振奋出来,“长风破浪会有时”道尽了多少当时郁郁不得志的江湖儿女们的心酸和梦想。“举杯邀明月”更说出了多少孤独和寂寥,这些心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更迭而改变,千年前的李白和如今的我们心情是一样的。
浪漫又自由,豪迈又奔放,这才是真正的李白,在山水之间徜徉,而不是被困于朝堂之上,这才是属于李白的创作天地。今天小编就带来了一首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小编认为这是诗仙李白最经典的一首七言作品。
全诗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见黄鹤楼,如果千年之前有VIP的话,想必李白一定是黄鹤楼的VVVIP顾客。李白最爱登上黄鹤楼,当他看到黄鹤楼上崔颢的题诗,李白也被打动,知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便写下了自愧不如,后来才写下了凤凰台上凤凰游。
而李白和好友孟浩然相聚分别,又是在黄鹤楼。全文的意思是这样的:我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告别,在这美好的季节,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起帆去扬州啦。我站在黄鹤楼上,眼见着他的船帆影子渐渐消失在这绝美的景致中消失不见,我只能看见一望无际的长江水从天边奔流。
在繁花盛开的三月下扬州游历,虽然离别是伤感的事情,但想着好友能够看到更美的风景,再加上李白一如既往的豪迈和豁达,竟然在离别诗中少了几分愁绪,多了一丝欢送的意味。
船帆渐远,孟浩然的身影早就消失不见,但李白依旧在黄鹤楼上眺望,两人友谊深厚,虽然不舍离别,但登高远望的好精致却稀释了愁绪。孟浩然大李白十多岁,两人交好时,孟已经诗作满天下,而李白还是初出茅庐,带着少年心气。所以小编认为这篇诗作的分离,是愉快的告别。
心情就像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友谊深厚绵长更像是流逝的江流。虽然诗人依旧寄情于景,但却没有直面分离的不舍之情,没有说我多么多么舍不得好朋友,而是静态地站在黄鹤楼上,这种侧面描写更加动人。
这种充满诗意的离别,是两位风华绝代的诗人互相碰撞出来的巧思。在一个繁华的朝代,一个繁华的时节,在繁花的黄鹤楼上愉快地分离,带着对未来的期许,更带着最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