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至唐宋,王维苏轼分别表示除了李白,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kstejiao.com/

武汉黄鹤楼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真是名不虚传。继唐开元年间崔颢写了《黄鹤楼》一诗之后,诗仙李白也写过五首关于黄鹤楼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望黄鹤楼》、《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和《江夏送友人》。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中,还有唐代王维的《送康太守》、宋代苏轼的《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以及唐代卢郢、贾岛和宋代游景仁各赋诗一首《黄鹤楼》。

王维(/-),号摩诘居士,河东(今山西)人。唐代开元年间山水派诗人,世称“王右丞”、“诗佛”。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所作黄鹤楼的五言律诗《送康太守》: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网传注释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日期和创作背景不详,笔者目前所能查阅的所有关于《送康太守》的资料,都只有以上注释和诗人王维的生平简介。经笔者研究发现:

诗题中的“康太守”和最后一句诗中的“康乐侯”都是指南北朝时期山水诗派创始人谢灵运(-)。谢灵运比王维早出生约年。他们显然不是同时期之人,二人的交集在于:谢灵运是山水诗派创始人,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合称“王孟”);王维和谢灵运都对佛学研究颇深。

笔者对于诗中的补充注释如下:

“朱阑将粉堞”中的“朱阑”即朱栏(红色的栏杆)。目前笔者查阅资料中列举的所有关于“朱阑”出处的文章皆出自宋元明清,可见王维《送康太守》诗中的“朱阑”一词出现得更早。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即用白土粉涂刷的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

“侯吏趋芦洲”中的“侯吏”多指驿吏。芦洲:洲名,又称逻/罗/伍洲,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西南长江中。

“何异临川郡”中的“临川郡”仅在唐天宝元年()到乾元元年()年之间为此名,诗人王维在世的其他时段“临川郡”都叫“抚州”。

唐末宋初卢郢(?-),金陵(今南京)人,好学多才艺:善文章、有勇力、好吹铁笛。卢郢比王维晚出生约年,二位诗人都曾状元及第。后主李煜曾赞誉卢郢的文采“语势遒俊”。卢郢曾任后主近侍,后入宋任全州知州。卢郢所作《黄鹤楼》一诗如下: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苏东坡仕途坎坷、学识渊博,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豪放派词的开创者,善文人画。他所写的《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一诗原文为: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持归包裹蔽席毡,夜穿茆屋光射天。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南宋游似(?一),字景仁、号克斋,南充/岳池人。游景仁勤奋好学,师承魏了翁(朱熹理学思想);事刘光祖,任“宰执”。以下是他的《黄鹤楼》诗:

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以下是“推敲”典故的主人公、晚唐诗人贾岛/贾长江(-)所写的《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古琴在此,知音在此;黄鹤在此,仙人在此。

荆楚大地,引无数文人竞挥毫。

江城武汉,迎八方宾客在今朝。

您有哪些关于黄鹤楼或武汉的原创诗词、回忆、故事或期待呢?欢迎在文末评论区留芳。

(本文为笔者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若需转载,请私信笔者授权。图片源自网络,侵则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