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就像一坛藏了千百年以上的老酒。它表达的不仅是古代诗圣文豪永不磨灭的情怀,也让无数后人从字里行间之中随古诗而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黄鹤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的西湖;“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飞来峰……这些关于景点的古诗词在历史上有多少首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今读来仍然意境美妙,让人沉醉。
夷陵是巴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古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代是楚国的西塞重地。它两千多年的历史为夷陵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夷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被贬官所奔赴的地方,但他却在人生挫折之时,状写夷陵的山川名胜和民俗风情,用最真实的经典诗词作品,生动记录了自己贬谪夷陵的历程。
这首诗读起来愉悦轻扬,浅近自然。欧阳修神思邈邈的写出了“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如此畅意抒怀的佳句,为我们勾画描绘了三游洞色彩斑斓的奇观绝景。
三游洞位于位于西陵峡外,距宜昌10公里左右。地势险峻,冬暖夏凉,洞景奇绝,千姿百态,洞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自唐宋始便成为了游览胜地和文化遗存。
唐宋千余年来,三游洞致敬文人墨客,弘扬三峡文化。从此诗因洞传,古意十足。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游洞入选“宜昌十大文化符号”。
“隔谷闻溪声,寻溪度横岭。”的自然美景吸引了欧阳修的目光,可谓是诗中有景,景中有诗,别有意境。
下牢溪位于宜昌市夷陵区西陵峡北岸,发源于宜昌市夷陵区牛坪垭,自北向南流经柏木坪、白马岭、覃家庙、姜家庙,至三游洞注入长江,全长26.7公里。下牢溪溪水清澈见底,碧水潺潺,蜿蜒曲折入层峦叠嶂之中。溪的两岸奇峰俊秀,翠林藏莺,繁花戏蝶,飞泉鸣琴,一步一景,幽静美妙,实乃诗人诗兴大发的灵感源泉。
黄陵庙是历史悠久的山神庙,见证了长江千年治水文化。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欧阳修称其为黄牛峡祠。民间自古就流传着神牛显灵,帮助大禹治水的传说。
黄陵庙位于西陵峡中三斗坪镇黄牛岩下九龙山麓的一块台地上,是长江三峡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以纪念大禹开江治水为主体的古代建筑群。此庙气势雄伟,古色古香,背倚高山,面临大江,无论是逆水上行,还是顺水下驶,远远便可尽收眼底。独特的位置、美妙的传说、悠久的历史,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黄陵庙成为三峡夷陵一处名胜佳景。
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表达情感的最珍贵的语言形式之一。在欧阳修的诗词中,他倾诉了对三峡夷陵的情感,给世人留下了不朽佳篇。如《夷陵九咏》《夷陵县至喜堂记》《峡州至喜亭记》等作品,都是对夷陵历史的真实记载,也是夷陵乃至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遗产,蕴涵着对夷陵最深远的意境,名扬四海。
来源
湖北田野上整理发布
本期图片
网络编辑
田野上涂穆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