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自年第一季播出起,此后每年冬日都如约而至。观众与选手一起,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而月初上映的《长安三万里》,以唐朝为背景,从高适的视角回忆他与李白等人的过往,再度掀起了唐诗的热潮。据统计,全片共出现了48首唐诗,其中6首在片尾画卷当中。对于诗人的形象设计也参考了唐俑、唐代壁画和古画中人物的比例和造型,最终形成定下了经典的“唐风造型”。
学习诗词了解诗词人,是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唤起孩子们对中华古诗词的兴致,并为孩子们提供走进诗词、亲近诗人的契机。
《语文书里的大诗人》系列,正是专为小学生编撰的诗人传记,以“诗人小传”为线索,串联起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
的主角是李白、王维、杜甫
**看了这套书,才知道长安三万里为什么这样画李白**
在里,通过编者收集并提供的关于李白的资料,我们不难在脑海里描绘出李白应有的模样:
他身高不满七尺,却有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既喜欢着紫衣,也钟爱道士服,浑身自带仙气;平时身上带着短刀或者剑,战斗力爆表。这样的李白,何其有魅力!难怪魏万会千里迢迢只求见他一面。
如果要用一句诗概述李白,那自然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跨越千年,我们如何才能走近李白,与他相识相知,与他共情同理?来自盛唐的李白,注定是不朽传奇。
李白(年2月28日—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李白自小饱读诗书,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得到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二十四岁,李白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正是盛唐时期,李白乘舟路过安徽的天门山,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让他深受触动,心情畅快,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此后李白漫游四海广结好友,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久游览庐山时他又作下《望庐山瀑布》。
年,囊中羞涩的李白寄身扬州一家旅舍,孤苦伶仃。夜深人静,望着夜空中的明月,李白写下《静夜思》抒发思乡之情。后来李白定居安陆结识孟浩然,孟浩然前往广陵之际,两人于黄鹤楼依依惜别,此情此景,被李白写进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漫游途中目睹安禄山势力逐渐壮大,李白胸中万千愁绪纷至沓来,唯有和相谈甚欢的友人排遣忧愤。汪伦便是其一,李白还专门写下一首《赠汪伦》。时势急转而下,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突然收到了大赦天下的消息。59岁劫后余生的李白激动地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游山玩水的经历和对时局的洞见造就了李白豪迈的诗歌特征。他在诗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和独特的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为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无愧于“诗仙”的赞誉。
诗圣杜甫、诗佛王维,他们的精彩人生故事,同样藏在诗里。感兴趣的你,请和我一起,带着孩子,走进这套书去感知他们的悲喜人生。
的主角是白居易、王昌龄、苏轼(苏东坡)
**被苏东坡圈粉的你,如何对孩子讲好苏东坡的故事**
从古至今,研究东坡文化的人士,呈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尤其是近年,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苏东坡并成为了苏东坡的铁粉,品宣东坡文化的短视频都成了爆款,宣讲东坡的博主均变成“网红”,“东坡热”频频出圈。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年—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
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入朝为官。年苏洵病逝,苏轼兄弟还乡守孝三年。三年后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让御史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
于是苏轼请求出京,任杭州通判。本还有些郁闷的苏轼得见杭州美景,豁然开朗。2年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上喝酒,目睹了一场阵雨,写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年,苏轼为心爱的西湖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
4年,苏轼被调往密州,常练习骑射,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一番豪情和赤胆忠心。
6年中秋,苏轼想到难以团聚的弟弟苏辙,感慨万千,写下了传唱至今名满天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年,苏轼经历了人生的转折点、历史上著名的“乌诗台案”。被贬黄州后,苏轼仍然泰然自若,写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此后苏轼回朝,外放,复回朝,又遭贬斥、流放,一生跌宕。而他始终保持着乐天精神,将豪放之气带入宋词的创作,为后世留下荡气回肠的千古名篇。
诗家夫子王昌龄、诗魔白居易,他们的人生故事,同样藏在诗里。
紧跟教材重点,弥补教材缺憾,融汇古诗背后的文学、历史、地理知识,立体展现经典古诗诞生的历史背景。
生动形象、轻松有趣的语言,配合精美插图,图文并茂还原语文课本里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孩子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领悟、记忆诗歌。
让孩子在听诗人故事的过程中,和诗人相识、相知,从而赋予对诗人的同情心、同理心,进而认同、欣赏、喜爱诗人笔下的诗作,最终培养品读古诗词之美之趣的能力。
(我是苹果微语,靠近你,温暖我。若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