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游历大唐万水千山,却依旧只钟爱一个长

说起唐诗,我们肯定会想起大诗人李白的佳作,就算是五六岁的小孩,也能背上一两首,其中流传下来的诗篇中也有许多是关于山水游记的,其实并不是诗人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喜欢游山玩水,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是诗人一心想要报效国家、入朝为官,而做官是需要有人赏识,所以需要自己的名气大到让当朝的达官贵人来举荐自己做官,而在通讯交流不如今天的唐朝,宣传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游历山水,不断创作好的诗文,用这样的方法来为自己积攒名气。

李白十五岁时就开始了他的游侠之旅,先是游览蜀中,观览当地名胜剑门山、青城山、峨眉山,从他人生中的读万卷书阶段过渡到行万里路阶段,二十五岁的他开始离开蜀地,从长江渡船经过三峡出蜀,来到江陵,后来离开江陵,写下了《渡荆门送别》一诗,此时的诗人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刚出游楚地的愉悦之情,以及如今离开家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之后又对滔滔江水发出感慨,写下了《望天门山》一诗,滚滚的江水好像都把高耸的天门山冲开了一样,这也间接的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期待,对自己充满信心,总有一天他会回到长安,用他自己一身的才华报效朝廷。

接着诗人又在长江中下游游历,先后去了洞庭湖、庐山、金陵(现江苏南京),安陆,黄鹤楼等地,写下《望庐山瀑布》、《登金陵凤凰台》等佳作,又在安陆结识了大诗人孟浩然,又多次登上黄鹤楼,并在黄鹤楼送别前往扬州的孟浩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起黄鹤楼,不少诗人都对这座楼情有独钟,纷纷前来提诗,大诗人李白也来凑了这个热闹,但是在他之前,有个叫崔颢的诗人已经写了一首诗,李白一看,写的如此的好,自己的不会比这个更好了,于是就搁笔而去。这时的诗人虽然游山玩水,玩的不亦乐乎,但是他一心还是想着长安,一心只想做官,在南京登上凤凰台时眺望的方向都是长安,总归,他还是想回到长安。

三十岁这年,诗人回到了长安,去结交达官显贵,但是他依旧郁郁不得志,于是他在终南山隐居,而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居住在终南山,这位公主不似太平公主那般喜好权势,她一心向道,希望能得道修仙,诗人经常与公主往来,可是却也没能得到举荐,后来诗人写了一首《玉真仙人词》呈给公主,说公主他日定会得道成仙,王母定会亲自来迎,这下说的公主心花怒放的,后来公主果然就向皇帝举荐了诗人。四十二岁,是诗人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年,这年的诗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开始了他心心念念的仕途,接着,每每有宴会歌舞,皇帝必定会命诗人伴驾左右,兴尽之时必定命诗人赋诗作词,这样欢娱奢靡的生活不是诗人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建功立业,于是诗人天天沉迷于美酒,每每皇帝召见时,诗人大都都是喝的酩酊大醉而来,有名的《清平调》三首就是诗人酒后所作。当时的诗人十分得皇帝的宠爱,惹得其他人嫉妒,于是奸人就向皇帝进谗言,惹得皇帝不开心,不久皇帝就赐黄金百两放李白衣锦还乡了,哪是什么衣锦还乡,不过是受人排挤不得已离开罢了。

离开长安后的诗人继续游山玩水,写诗作乐,追寻得道之术,后来遭遇安史之乱,诗人心中焦急不堪,写下很多批判安禄山的诗词,后来皇帝从长安出逃到蜀中,诗人立即赶往蜀地,后来遇到永王李璘,诗人一心想报效国家,在如此危难时刻定要从军安天下,于是就做了永王的幕僚,后来永王兵败,新帝以谋反叛乱的名义处置诗人,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省),那时的诗人已经五十五岁了,流放途中,孤苦不堪,后来流放途中国家遭遇大旱,皇帝下旨赦免天下,于是诗人被赦免返乡,再次经过长江,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将诗人的愉悦之情和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描写的淋漓尽致。后来诗人继续开始游历洞庭、江夏、金陵,六十岁的诗人早已年迈,在回金陵的途中不幸染病,后来在当涂去世。诗人的一生去过许多地方,可是他真正想做的是为国建功立业,他真正想待的只是长安这一座城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