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诗,有两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是李白,另一个就是王维!
他们是唐诗发展史上两座丰碑,他们之于唐诗那是神一样的存在!
李白(公元年-公元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豪放俊逸,气势磅礴。既紧扣时代的脉搏,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老前辈贺知章(诗坛大咖)初见李白时,深深为这个后生的才华所折服,直呼他为“谪仙人”。他的诗歌更是是唐代三绝之一,除了“李白诗歌”还有“裴旻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文宗皇帝时向全国颁发诏书御封的。
他“十五好剑术”,曾跟裴旻学习剑法,而且剑术十分高超。他在诗中曾写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看来李白那是文武全才!
李白能喝,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善于交际,,与当时诗家名流如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崔国辅、高适、贾至,以及杜甫等人,均颇具交谊,并因此而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交游诗名篇。今存李白集中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诗,即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王维王维(年-年,一说年—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年),状元及第,曾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苏轼评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朋友也不少,孟浩然,张九龄,王昌龄等都是他的朋友。
就是这么两位诗坛大咖,终其一生居然没有任何诗词应和,历史上也没有两人互动的记载,哪怕是只言片语!两人同世不同路,同时不同场,既让人遗憾又让人疑惑。
不过两人肯定都听说过彼此的大名,但两人是否见过真的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两人肯定不是朋友!两人为何做不成朋友?坊间有很多说法。
一“女人说”,两人都喜欢上了一个女人。这里的说的女人就是玉真公主,她是睿宗的女儿,玄宗皇帝的妹妹。比较而言王维和玉真公主认识的更早些,开元十九年王维在歧王的引荐下拜见了玉真公主,公主对王维的诗很是欣赏。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也展露无疑,他的一曲《郁轮袍》和他娇好的容貌让公主心动,也正是有了公主的推荐,那一年王维才顺利状元及第!
李白认识玉真公主要稍微晚一些,李白一入长安时就曾住在玉真公主的别馆,而李白奉诏二入长安
,就是玉真公主推荐的结果。玉真公主在敬亭山修道多年,李白还写了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为何要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既然两人都喜欢一个女人,那么两个人自然做不成朋友了!不过这个原因看起来有点八卦!现在人们一说到名人,不扯上个八女人就好像缺点啥似的,没有味道!
二文人相轻说。同为诗坛领军人物,王维是学院派,而李白是草根,而问题是现在草根逆袭了,这让王维情何以堪!王维是状元,而李白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李白的父辈是经商的,按大唐例律商人子弟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王维看不上李白那是很自然的。李白性格大家都知道,狂放不羁,更不会把王维放在眼里,我没文凭不假,可文凭代表不了水平!两人的关系就好比今天相声界的姜昆和郭德纲,别说不认识就是认识也会装作不认识,甚至是形同陌路!
三信仰不同。李白信教,他笃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王维信佛,从他的名字可见一般,佛教有一部《维
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晚年的诗词少了性情,多了禅意!
两个持有不同信仰的人自然不能同路,这就叫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当然或许还有其他原因,真的很难说清楚...
那么事情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有时我会傻傻的想,如果我要是能穿越多好啊,那我一定要穿越回大唐去,我要亲眼看一看李白和王维他们二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这个想法真的好幼稚,把事情弄清楚了又怎样呢!人至清无朋,水至清无鱼,事情都弄得清清楚楚反而无趣了,还不如像现在一样,让大家发挥想象的空间尽情的去想象吧,哪怕是八卦也好,无论真假有趣就好,其实真假真的有那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