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崔颢(hao)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
黄鹤楼是江城武汉三大名胜之一,(三大名胜:黄鹤楼、晴川阁和古琴台),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的东吴黄武二年(年)。即孙权继承哥哥孙策江东霸业的第二年,东吴为了瞭望敌情,在夏口城建了这个军事楼。
(黄鹤楼)
现在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年新建的。由于在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占用了黄鹤楼的旧址,年10月重新选址,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修建,年6月竣工。
有关黄鹤楼的传说很多,相传有位姓辛的在此开酒肆,某天有个讨饭的上门乞讨,辛老板并没因此人穿得破烂而瞧不起他,热心肠为他端上好酒好菜。
接连几天皆如此。
某天,乞讨者对辛老板说:你看我总白吃白喝没钱给你酒菜钱,要不这样吧,说着他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块桔皮,在酒肆墙上画了一只黄鹤。
画毕,乞讨者拍了拍手,那只鹤竟活了过来,随后黄鹤随着乞讨者的歌声翩翩起舞。
神奇的事情一下子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些游客观赏是要付钱的,乞讨者把收入悉数交给了辛老板。
转眼10多年过去了,辛老板也积累了许多财富。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乞讨者告别了辛老板,吹着笛子骑上黄鹤飞走了。
这就是“桔皮画鹤”的传说。
后来辛老板用十年的积蓄修建了一座楼,取名黄鹤楼。此后这才有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
传说很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昔人指的就是乞讨者,而这个乞讨者正是升仙后的费祎。
为什么说的是费祎呢?明代大文豪王世贞、汪云鹏编撰的《列仙全传》上曾记载仙人费祎“桔皮画鹤”的故事,也就是上面的传说。
费祎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他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屡次出使东吴不辱使命,孙权十分钦佩费祎之才能,对其礼遇有加。
诸葛亮去世前遗命费祎压阵撤军,在撤军途中居中调解杨议和魏延之间的矛盾。
建兴十三年(年),费祎为后军师,这时他和大将军姜维产生了矛盾,原来二人政治主张不同,他反对姜维进行徒劳无功的北伐,主张蜀国应该休养生息。
延熙十六年(年),在过新年宴席上,费祎被魏国降将郭循持利刃一刀刺死。之后郭循没经审问就被处死了,惊天谋杀案被蜀国捂了起来。
(诸葛亮和费祎)
由此后人怀疑费祎是被姜维派人谋害的,姜维得势,随后进行了九伐中原的军事行动。
费祎死后被仙人收留,之后得道升天成了仙人。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里,一提到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昔人”,人们不由自主联想到了诸葛亮,毕竟费祎是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
文/秉烛读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