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木盆景I空纳万境白蕴余韵浅说盆景的

作者:徐民凯

中国盆景,追求意境美,而“空白”艺术则是追求意境美的重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空白”,是指艺术作品中所有空着的未填满或未被利用的部分。而“空白”艺术,就是运用“空白”手法,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说到盆景的“空白”艺术,让人油然想到岭南素仁和尚的那件最具代表性的九里香盆景(图1)。这件作品的“空白”,有两种表现形式:①在虚线所勾勒出的矩形画面中,双干九里香被栽植于紧贴盆沿的内侧,其植位约占盆景空间画面的1/5,其余约4/5部分都空着——这空着的或者说未被利用的空间画面,就是“空白”。这种“空白”的表现形式是集中的;②在虚线所勾勒出的矩形画面中,九里香双干之间的间隙和各枝条之间的空隙,也是“空白”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分散的。

人们欣赏独立一隅的九里香,那高耸挺拔、简淡清奇、洁雅脱俗、超然尘外的形格,除了给人一种大美无言之感外,更为奇妙的是与九里香对应的“空白”能激发欣赏者另一种潜能——极为强烈而又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白”处不空白,那是冥冥之中的一幅人间百态图:世人或行色匆匆而无暇旁顾;或逐名趋利而勾心斗角;或谋权取势而搏险钻营;或深陷是非恩怨而无法自拔;或浮沉欲海恶浪而身心俱疲……一盆看似平常的盆景,却能诠释佛教禅宗倡导的离尘遁世、隐居解脱的人生观,这就是中国盆景中“空白”艺术的神奇所在。

“空白”艺术,在中国美学中又称虚实相生。这里的虚,就是虚像、虚物、虚境、虚景;实,就是指客观存在的实像、实物、实境、实景。图1中的九里香就是实,“空白”就是虚。而通过虚与实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就是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对此,清代画家笪重光诠释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荃》)

图1素仁的九里香盆景

“空白”艺术的表现形式还体现在疏与密、隐与露的经营和布局上。如王选民先生早年创作的《晚浦烟雨》(图2)就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晚浦烟雨》的整体空间画面都很美,特别是柽柳,飘逸洒脱而又风流倜傥,妩媚妖娆而又纤巧婉丽,婀娜多姿而又风情万种,美得几乎让人窒息。这种神奇地再现了柳之风骨的美,就是通过疏与隐来体现的。

枝条柔而垂,细而长,这是柳的基本树形。王先生熟稔柳的树性,通过疏枝即尽量减少垂枝及各种分枝的数量,合理经营垂枝和各种分枝在空间的位置,让枝与枝之间不即不离,既有层次感又保持绝对的通透性,而这种通透就是通过面积极小但数量极多的密密麻麻的“空白”来完成的。

图2王选民的《晚浦烟雨》

《晚浦烟雨》题名中的四个字,只有“浦”是实的,在盆景中是存在的,而其余三个字“晚”和“烟雨”都是虚的,是隐的,在盆景中是看不到的。但这“晚”和“烟雨”的“空白”,是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而得到的,这就是虚中有实。“烟雨”,即烟一样的蒙蒙细雨,像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出来的水墨画一样,画面极美。“烟雨”,在古诗中常出现,如唐诗人杜牧有句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苏轼有句云:“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望江南·超然台作》)更为奇妙的是《晚浦烟雨》中的柳的造型完全可以和“烟雨”融为一体,因为柳也是可以用“烟柳”来形容的。如韩愈就有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王先生妙手如神,《晚浦烟雨》中的柳确能给人一种烟柳之感。当年,我初见《晚浦烟雨》时,颇为激动,一时兴起,曾题诗(古风)曰:

野冈茵草碧连天,春浦最宜挥钓竿。

晚来细雨迷蒙处,晕染疏丝柳如烟。

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说明合理、恰当地运用“空白”,是盆景作品成为精品甚至可能是千古不朽的经典的极为重要的方法和途径。“空白”艺术,对开掘作品的意境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催化剂作用。事实还告诉人们,在中国盆景极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空白”艺术不仅适用于树木盆景,也同样适用于诸如山水盆景、水旱盆景、树石盆景等形式。如盛定武先生的山水盆景《晴峰滴翠》(图3),就合理而又巧妙地运用了“空白”艺术。

图3盛定武的《晴峰滴翠》

盆景的“空白”艺术之妙,妙不可言。但盆景的“空白”艺术,并非空中之花,亦非无根之木,而是源自对中国盆景影响最深刻、最直接的中国诗画艺术。

诗人作诗,常用“空白”艺术手法。如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很显然,这首诗是写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的。但全诗28个字,字字写景,无一字为“情”,这“情”就是“空白”。若细细品读,你一定会发现,诗的字里行间,处处有“情”:诗人伫立在黄鹤楼边,久久不愿离去;看着友人乘坐的船,起锚、扬帆、离岸,渐去渐远,船体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直到只剩下一点影子,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何等的深情?所以,这“情”是隐在“景”中的,情景交融,含而不露,只是其表现手法更加巧妙而已。古代那些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大多离不开“空白”艺术。

在中国画中,“空白”艺术更被广泛应用。北宋徽宗赵佶曾以“深山藏古寺”为考题来录取画院考生,并将只画打水的“和尚”而不画“古寺”的人录为第一名。究其原因就是这位考生将“古寺”隐在“空白”里,博得了赵佶的青睐。与李唐、刘松年一起并称“南宋四家”的马远、夏圭,因画作中所留“空白”面积较大,多作“一角”(图4)、“半边”之景,被后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所以,古人云:“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钟不空则哑矣,耳不空则聋矣。”(《随园诗话》)

在中国,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家们的创作都离不开“空白”艺术,只是叫法各不相同而已。如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称“空白”为“飞白”,画家称“空白”为“留白”,音乐家称“空白”为“煞声”……

图4马远的《梅石溪凫图》

空纳万境,白蕴余韵。“空白”中蕴无穷,这“无穷”,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有人说,不懂得“空白”艺术,就是不了解中国艺术的真谛,甚至是不了解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这话绝非危言耸听。

原载:《中国花卉盆景》,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认可爱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转发,

顶爱木盆景最好的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