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hào)(?—),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开元十一年(公元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早期诗作多写闺情,诗风较轻浮;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有《崔颢诗集》。其诗《黄鹤楼》最为人称道。
长干行,一作长干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唐代诗人则多以此题描绘长江中下游一带青年男女的生活场景。长干和横塘,都是古代金陵的里巷名,在今南京市西南。崔颢的《长干行》共有四首,下面选取的是其第一首和第二首。
长干行二首
(唐代)崔颢
长干行·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长干行·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这两首诗描写一对男女青年在长江上偶然相逢,隔舟对话,以至相恋的情景。
第一首写久在长江上生活的船家少女,见一个像是同乡的青年船工后的问话。先问了一句“君家何处住?”未等对方回答,她又急不可待的作了自我介绍:“妾住在横塘。”短短两句,把一个热情淳朴、泼辣大胆,并且看重同乡情谊的船家少女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但是,她毕竟是个女孩子,等到问过和自我介绍过后,又觉得贸然向人家打问,终究有些莽撞。因而又不好意思起来,才又说了后两句“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两句诗不好意思时的说明和解释意思是:“我看你有点面善,才停下船来打问,也许你真还是我的同乡呢。”这一番解释和说明,看似平淡,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个少女的羞涩神态。
第二首,是这位青年男子的答话。这个男子显然也是一个长年在长江上驶船的船工。他见少女大胆发问,就作了热情地回答。他按照对方的提问而回答:“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这里的九江,实是指九江市以东的长江中下游一带。他说自己家就住在长江边,长年在江上行驶,明确承认自己正是她的同乡,证实了她的猜测。
紧接着两句“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就更明确的告诉她,不仅同乡,而且同里,都是“长干”附近的人,只是从小在江上来往行驶,为生活奔波,没有互相认识的机会。这就把一个稳重大方、淳朴厚道,而且自觉相识恨晚的年轻船工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这两首诗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朴质寻常的口语,描摹了一对青年男女对话,就像民歌,饶有情趣,把人物的生活、性格、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清新、自然、富有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