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能祝人更上一层楼带你读登黄鹤

白脉软膏对外伤白癜风治疗效果如何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40107/4322999.html

为何不能祝人“更上一层楼”?带你读《登黄鹤楼》学习近体诗吟诵

给大家介绍了近体诗的吟诵规则。平仄格律是出于汉语的特点和吟诵的需要自然形成的,格律形成后,大家都按照这个方式去吟诗,就会产生声音的意义。

长短带给读者的感受比高低更强、更明显。对于字的读法,分三种:第一是平声,低而长,表延展。第二种是仄声,高而短,表强调。第三种是入声,短促,表示特别强调。在诗歌吟诵中,给人以决绝、顿挫、痛苦、轻灵等体验。

我们用这些读法涵义再去看那些旧体诗歌,就会读出声音本身的意义。

小编以三首诗为例。本篇要讲的是《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一首仄起五绝。

我们现在祝人进步的时候经常会说“祝你更上一层楼”,但在古代,“上楼”是不能祝的。

“登楼”是一个意象,在古诗词当中基本没好事。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说愁的时候才上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李煜

月明楼高休独倚。——范仲淹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

有没有微笑着上楼的?也有,王昌龄《闺怨》中说“闺中少妇不识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上楼就发愁,登楼就没好事。

三国时,王粲做了一篇《登楼赋》,全篇凄凄惨惨。从此开始,登楼就是发愁的意思。

不能祝人更上一层楼,那祝人进步要怎么祝呢?要祝上一座山。

古人登高而望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山才是进步,才是抒情言志的。李白有言:“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所以祝人进步,要说“更上一座山”,不要说上楼,上层楼更发愁。

接下来看《登鹳雀楼》本身。

首先这首诗是尤韵。尤韵的诗都慢悠悠的。“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都是慢悠悠的。

从韵中看,本诗就不会是祝你“更上一层楼”的喜悦豪迈。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读得太快,用朗诵的方法读,就有劲儿了。

石油时代,出现了一个词语“加油”,为运动员们喊“加油”的时候怎么喊?“加”长“油”短。若是倒过来,那运动员会趴倒的。这个韵不是一个有劲、昂扬的意思。

《登鹳雀楼》这首诗,“白日”上来就是两个入声字。第一句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太阳在上面,亮堂堂的。“白日”在中国诗歌的意象中,是生命的意思。“依山”是日落。但这里的日落是慢慢划下去的,不是一下子掉下去了。“尽”是没有了。只要把声音的高低长短读出来,这首诗就不用解释了。

第二句,黄河入海流。黄河在下面,是长音,很长很大。长音后面接一个短音,“入”仄声,说明很快就到大海了。在意象系统里,流水是时光流逝的含义。《论语》里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三句,头尾两个入声字,是最有劲的一句。诗歌起承转合,这一句是转的,所以特别有劲。意思是什么?太阳落到山那边去了,黄河流到海里了,但是我多么想看到它们,抓住它们!即使到了千里之外,我也要看到它们,不想让时间流走。

最后这一句,前三个短音,后两个长音;前高音,后低音;关键的“一”字是入声。整句读起来感觉有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是从哪里来的呢?题目中就暗示着读者。

古人作诗,题目也是诗的一部分,必须跟诗结合。如果本诗是登上“鹳雀楼”而作的,那叫《登鹳雀楼》就没意义了。为什么要登鹳雀楼?因为这首诗只有在鹳雀楼才能理解。

比如说杜甫有首诗叫《登楼》,没说登哪座楼。因为杜甫觉得无所谓,登什么楼都可以传达出情感。但这首不同。鹳雀楼现在依然健在,在山西永济,楼高三层。这个信息,和诗句之间是有联系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样,逻辑上是不通的。“欲穷千里目”的话,得上很多层楼啊,怎么能只上一层呢?鹳雀楼只有三层,“更”字可以推断出他现在至少位于第二层了,最多只有一层可上了。

“欲穷千里目”,于是“更上一层楼”。但即便如此,依然看不到想要的风景,依然抓不住想要挽留的时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样的情感才是完整的,这才是中国式的起承转合。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小编黎琳。如果喜欢的话,别忘了给我们点赞,或者分享给更多的朋友看到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