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在教材编排上,民族文化的内容占有一定的比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了解民族文化能够突破地域、民族、教学条件等方面限制,是学习语文的亮点之一。在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个特殊的教学内容———文包诗。即:“文”由“诗”演化而来。文包诗这一特殊的教学内容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一课,其主题是友情。通过学习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能流传千古?
从李白那句“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中可以看出,李白赏的是孟浩然的人品与才华,这才是真正的友谊。课文通过“送别”这一方式,传达两人的友谊。“送别”这一文化元素实在是太丰富了!本课中以两种形式展现:一种是饮酒送别。
李白与孟浩然在话别中说道:“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两人有着千言万语的不舍之情都化在了酒里。一种是吟诗送别。当李白看着渐渐远去的孟浩然,按捺不住满心的孤独感,吟诵出这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这个文本发掘传统文化元素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发掘内容是符合教学要求的,是紧扣“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教学目标的。
只有依托在教学目标上的发掘,才不至于违背课程设置的教学要求。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认知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创设适宜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场景,如图片展示、情景演示等,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能“感同身受”理解古人的情感。《黄鹤楼送别》一课中的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因为当今社会的人们分别是常事,遥远的朋友可以通过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