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自创建经历多年,被誉为天下名楼,自然吸引了历代众多著名文学奖、诗人到此吟诗作对。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传说李白来到黄鹤楼,看到崔颢的诗,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开黄鹤楼,回去后愈想愈不甘心,又跑到南京凤凰台,写下一首《登金陵凤凰台》诗。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于年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是在当时中国正处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的背景下创作的。该词表达了毛泽东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对革命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
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古诗,此诗写尽黄鹤楼的美景,却见不着黄鹤与仙人,抒发了一种欣慰之余又有少许怅惘和遗憾的心情。
黄鹤楼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这是陆游在淳熙五年(公元年)夏奉召回京经过武昌,在这里写下的七言古诗《黄鹤楼》。
无数文人墨客或得志,或失意,或惆怅,或悲壮,登上黄鹤楼,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们总有一种情怀,萦绕心间,无法排遣,只好“把酒酹滔滔”,与滚滚长江对语。黄鹤楼无言,它懂得这种情怀,也能安放这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