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两次黄鹤楼之行一次意气风发,一次伤心

文:追风少年

要说到李白,大家肯定就能想到他的才华和狂放。说起来,在当时的文坛上,李白的才华以及在诗词上的造诣,可以说是很强了。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有一次竟然输给了一个小诗人。

在天宝年间,李白那时候正在游天下,当时他就来到了那时文人骚客都爱去的黄鹤楼打卡。在黄鹤楼这个地方容易触景生情,很多人在这里都留下了诗词句子。李白看到这肯定不遑多让,于是就趁着酒兴高兴看着风景,准备写点什么留下。可谁知李白突然看到墙上的一首诗,顿时人就清醒了。那首诗就是在当时还平平无奇的一位小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结合述事、写景、抒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黄鹤楼的宏伟。桀骜不驯的李白第一次感觉到压力,他越想越气,也越写不出来,最后气得不行,在墙上写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件事就这么成了李白心里的一个坎,一直念念不忘,他还模仿写了好几首诗。《登金陵凤凰台》就是模仿: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肯定有人说,那你怎么知道是模仿啊。但是就是这么有意思,你多读几遍研究研究,可以发现很多相似的地方,模仿之事就实锤了。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李白那时候意气风发却被一个小辈比下去,心里一定是有一些想法的。到了晚年的时候。李白又来到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这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的心境也不一样了,于是就有了下这首诗《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一次的诗更加的悲伤,带着凄美的感觉。

迁客,就是被贬谪之人,这里指的是他自己,那是安史之乱后,他受到别人的蛊惑写了几首奋军的诗词。后来永王幕府倒戈,他遭到牵连,然后被流放。一为迁客去长沙,其实那时候他被流放的地方是夜郎。这里的长沙是一个典故,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曾因受到权臣谗言而被贬长沙,他这一句是自比,以贾谊的无辜受害引出自己的愤懑,暗示了自己的清白和惺惺相惜。

他的一生只有61年,57岁已经年纪很大了,可以想象得到他那时候内心有多么难受和绝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最终会永远地留在那个地方,再也不能云游四方去放肆。江城五月落梅花,是最有水平也是最精彩的一句,大概意思就是听到笛子吹出《梅花落》,就好像看到江城里落满了梅花。但是五月里是没有梅花的,他通过声音的感受而幻想出了视觉的效果,这种通感将情感升华。那时候难过的他想象出了一种在凌寒中开放的花,梅花是寒冬才会开放的。这正是他内心苍凉的表达,是一种与当时的心境符合的苍凉绝色。

就像是痴人说梦一样,他想表达的那种凄凉感,让人感同身受。但是后人来解读这首诗的时候,多是赞叹李白描写的景物让人觉得十分凄美。悲伤的感情就没有那么明显。五月开的梅花落满了整个江城,那种画面只是想想,就足够安慰人们饱经风霜的心了。

李白的一生,历经坎坷,留下作品极多,其中名篇亦不在少数,想要更多阅读李白的作品,小佛推荐大家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