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积微篇
识字:准确的读音很重要
黄huáng鹤hè楼lóu送sòng孟mèng浩hào然rán之zhī广guǎng陵líng
唐táng
李lǐ白bái
故gù人rén西xī辞cí黄huáng鹤hè楼lóu
烟yān花huā三sān月yuè下xià扬yáng州zhōu
孤gū帆fān远yuǎn影yǐng碧bì空kōng尽jìn
唯wéi见jiàn长cháng江jiāng天tiān际jì流liú
诗词人物
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
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
拆诗
作为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今天这首诗很有“别样的味道”,它与大多数送别诗不一样,甚至可以说独树一帜。
这首送别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悲情、不舍,甚至没有酒,这对诗仙李白而言,很难得,李白是无酒不欢,更不要说送别老朋友之时。
黄鹤楼很有名,按照现在的语言环境来讲,黄鹤楼属于网红顶流那种级别的高档场所,谁会在在这样的场合出现?文人墨客,权贵富豪,普通老百姓肯定不会出现。
从这篇诗文的发生地可知,这首诗文是写给文人墨客,权贵富豪的文字。
我们读诗时经常会发现,诗文越到后来,“朋友圈”越窄——写给极少数人,虽然很多后人会从诗文中有同感,但不能否认的现实是诗文已经不再是写给普通老百姓的“诗”。
诗文最早来自民间,但越到后来越远离民间,诗文不再是民间老百姓的心声,诗文成为文人墨客的心声,到了唐朝诗文更成为“干谒求官”的敲门砖。
既然是敲门砖,那就一定带有目的性,这首诗有没有带着目定性,真的很难说。
顶级场合,送别顶级文人,那还等什么?这样名扬天下的机会并不多。
不得不先说一下孟浩然,孟浩然成名很早,以田园诗享得大名,与同时代的王维关系密切,因为成名早,更因为田园诗的特点,孟浩然在很多年里过着接近隐居的生活。
虽然他的功名心并不少,但架子已经架起,推倒架子重来,实在有点难。
孟浩然和那个时代大多数的田园诗人一样,一方面向往田园,另一方面又割舍不下“入仕”的诱惑,来回纠结,来回折腾,孟浩然之后最纠结的诗人可能就是他的小迷弟李白。
孟浩然是李白年轻时代的偶像,李白与孟浩然相差十多岁,李白认识孟浩然时还只是默默无闻“仗剑出川”的小年轻,而当时孟浩然早已天下闻名。
李白和这样的大名人成为朋友,一方面是性情相投,更重要的是这个小迷弟确实有才华,而且追星的劲头一点不比现在的小年轻差。
名闻天下的偶像,带着刚出茅庐的小迷弟,来到天下闻名的黄鹤楼,这样的场合会少了权贵吗?
所以,这首诗的出现,不能简单的当作送别诗,假如只当作送别诗欣赏,就很难理解为啥这首送别诗会这么奇特了。
咱就不说送别偶像,想想现在追星族见到偶像那个激动劲,再想想李白不但追星成功而且还和偶像结为朋友,更关键的是偶像还带着他出席这样“权贵云集”的送别,这种激动的心情就不是离别愁绪那么简单了。
大概的背景就这么多,小迷弟李白被偶像带到天下闻名的黄鹤楼,孟浩然要去远行,而孟浩然这次要去的地方也是小迷弟李白梦寐以求的地方广陵——今天的扬州。
扬州在今天属于三线城市,但在唐朝、在李白的时代,扬州则属于一线中的一线,扬州的繁华甚至超过帝都长安。
扬州在李白的时代是大多数帝国文人向往、且必然要去一游的地方。
那个年代说去扬州,就像今天的小年轻说,我要去大上海去看看,我要去大北京看看。
一种自豪,一种神气,从嘴角不自然的都会流露出来。
种种机缘巧合之下,李白的这场送别,本身就不可能忧伤,甚至还为偶像能去向往之地广陵而感到高兴,更为自己作为天下闻名的孟夫子的朋友而感到自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在后人看来,可能是孟浩然的幸运,能被诗仙称为故人,那可不就是荣幸吗?
但在李白写下这篇诗文之时,称孟浩然为“故人”肯定是李白自抬身价了。
这就是告诉别人,你们别看我年纪轻轻,但和天下闻名的“孟夫子”已经是多年的好朋友了,言外之意还需要说吗?
扬州位于长江下游,黄鹤楼位于长江的上游,长江自西向东奔腾万里,“故人西辞黄鹤楼”顺着万里长江一路向东。
李白自抬身价之后,马上开始夸奖偶像出行的目的地——扬州,啥意思呢?偶像去的地方有品位、很高级,选择的出行季节更是最佳。
扬州的繁华,扬州的美丽,四季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李白直接说俺偶像这个时候去最棒,为啥呢?因为“烟花三月”的扬州城最美。
“烟花三月”的扬州是不是最美的扬州城先放一边?先想想“烟花三月”的扬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作为北方人真的很难想象,北方三月还很冷,扬州却已经鸟语花香,地域的差别,在这首诗里再次体现。
要理解李白的无限想象力,只有一个办法——“烟花三月下扬州”,真正走一趟,实地考察一下,或者将“三月”置换为北方的“四月”。
南方多水,水气大,到了三月春暖花开,水气中夹着花香,花香中浸润着潮湿的水气,一切都是那样的舒服,那样的惬意。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夸完目的地,李白接着夸偶像的旅程——坐着船,沿着长江一路向东,这一趟旅程,那个美、那个棒,真是没得说。
“碧空”是那种万里无云的蓝天,长江在李白的时代还没有被污染,水质很好,清澈见底不至于,但也不会像现在那样混黄不可看。
李白带着无限的羡慕之情,开始向送别的人描述孟浩然即将开始的旅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讲老实话,就算不是孟浩然马上要启程,听到这样的描述,也会神往的想去试试坐船“下扬州”。
不说扬州怎么美,光是这“孤帆”远行“碧空尽”就已经美的没边了,更不要说这一路上的风景如画。
李白借着送别偶像孟浩然,在文人云集,权贵满座的黄鹤楼“一鸣惊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让李白忧伤实在有点为难李白。
这样一首诗就不应该被归结为送别诗,这明明就是孟浩然给小迷弟创造出来的成名机会。
李白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当然前提是李白确实有这样的实力。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理解,若非要说这就是普通的送别诗,那也可以,因为这篇诗文本身就极为漂亮。
抛去所有的猜想,就当是一幅长江风景画来欣赏,也很棒。
诗词拆解:启蒙篇
唐朝:《赠汪伦》:致敬雪中送炭的朋友
唐朝:《静夜思》:恍惚间想家了
唐朝:《望庐山瀑布》:神迹?想象?还是庐山传?
唐朝:《夜宿山寺》:神秘的高楼,奇绝的幻象,住下吧!
唐朝:《望天门山》:留意身边的精彩,哪怕只是一瞬间!
唐朝:《早发白帝城》:三峡一日游,写实的旅行?
唐朝:《忆江南》:美妙的“陷阱”!跳进去!
唐朝:《暮江吟》:震撼心灵之后的冷清
唐朝:《大林寺桃花》:惊喜,虔诚的心跳脱了!
唐朝:《池上》:一段奇妙的侦探剧
唐朝:《鹿柴》:跳出迷阵,森林公园一日游
唐朝:《画》:天下谁人不寂寞
唐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家了,唐朝真汉子!直给!
唐朝:《清明》:哪一天,偶遇凄冷的雨
唐朝:《山行》:完美的策划,枫林晚照
唐朝:《望洞庭》:遇事想一想,专家所言未必真!
唐朝:《春晓》:诗人问谁呢?自己?别人?
唐朝:《咏柳》:权贵笔下,华美动人的世界
唐朝:《江雪》:孤绝天地间,桃花源
唐朝:《寻隐者不遇》:尘缘未了的遗憾
唐朝:《悯农》:言行不一的宰相
唐朝:《登鹳雀楼》:心楼,爬上去!爬上去!
唐朝:《小儿垂钓》:偶遇的美好,妙!妙!妙!
唐朝:《咏鹅》:与“大鹅”初相识
唐朝:《滁州西涧》:完美的景点设计方案,照抄即可!
唐朝:《风》:神奇的“大主角”
北宋:《惠崇春江晚景》:朴实无华,勾起食欲的文字!
北宋:《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名片,豁达的人生态度
北宋:《赠刘景文》:走,初冬时节下江南!
北宋:《梅花》:小院的美,需要一颗不平凡的心!
北宋:《元日》:大政治家眼里的太平盛世
南宋:《小池》:一代大儒的童话世界
南宋:《宿新市徐公店》:走,带着小朋友追蝴蝶去!
南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看,故乡的山水!朋友别走了!
南宋:《夜书所见》:游子心声,秋风起,想家了!
南宋:《三衢道中》:一场意外,余音袅袅!
明朝:《画鸡》:说的是人?还是鸡?
清朝:《村居》:踏春去!踏春去!
清朝:《舟夜书所见》:偶遇梦一场,无巧不成书!
清朝:《所见》:老夫子撒“谎”,妙!妙!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