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武汉长江大桥,它多么壮美

#城市美学#武汉长江大桥

年从广州坐火车路过武汉长江大桥,因为是夜晚到达,光线条件一般,没有领会到武汉长江大桥的美,当时路过的时候内心只是激动,激动热血之余又不知道具体表达什么。列车穿过大桥路过黄鹤楼下,金色的光芒照亮了车里的我的视线,在这里无数的文人墨客与白丁都有自己的游览体验和生活故事。

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历史

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八个大桥墩,2.4万吨钢梁,多万颗铆钉。大桥设计使用时间为年,安装了8台阻尼器,可面对不同的温度、载荷和地震等发挥减震作用,过硬的建造技术使武汉长江大桥成为了中国桥梁的靓丽名片。毛主席曾说:“将来要在长江上修上20座、30座桥,到处都能走。”一座公路和铁路两用的桥梁,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图片来自:武汉市政府网

二、游览体验

原计划先参观黄鹤楼,品一品黄鹤楼的雪糕,游客们的热情高涨情绪、精神的力量在秤砣上无量,却可以创造无数的人间物质奇迹。

黄鹤楼

蛇山如伏地而行的蛇而得名,尾部摇摆在街巷中,头部在江边,与对面的龟山相望,构成“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气势,周边一片平原孕育了无数的良田和故事。大桥的引桥长,桥上植有大树,让人恍如走在树林中。引桥距离地面极高,大桥及其稳固,下面有火车经过也不易觉察。

望江且思

大桥四处的亭阁有流动的摊点,销售水果为主,较好地解决了游客游览太久找不到水的问题,同时创造了就业,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美好生活!

长江

到武汉旅游的人,没有人不会到这里打卡的吧。武汉长江大桥很长、很壮美,走在上面不仅享受的是来自桥梁的建筑美,有市区的建筑美,有大江的律动之美,有大船的鸣笛声之美,站在长江大桥上享受到的美是直观的,也是思想升华上的,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每个人都有高涨的热情建设祖国,艰难困苦在人们的心中不是高坎,每个人勇于跨越,最终“天堑变通途”,回想那个年代,后人总能热泪盈眶,如果你站在大桥上,看见有人“手舞足蹈”,不要惊奇,他们只是太激动,《毛诗序》中描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咏之不足,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有时候他们只是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壮阔的江面长江水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总长千米,当它达到武汉时已经跨过了千万重高山,容纳了千万条涓涓细流。长江的水运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水运的成本低,运输量大。

长江江面路灯

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仰视蓝天的感觉如何?那刻:人生天地间,我们只是渺茫的一份子,哀愁与困难又算什么?只要努力,我们人类依旧可以有伟大的创造。灰白色的路灯在蓝天里,我看到武汉人的文化自信,镂空的黄鹤和祥云设计,它的灵感来源于那首诗《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样的路灯设计将黄鹤留在了长江的上空。

我有这样的画面想象:黑夜中,投影出仙人乘黄鹤而去的场景,从黄鹤楼飞升,穿过长江上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诗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画面空间。“仙人”、“黄鹤”、“白云”等是我们的仙神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其中的思绪也是我们的文化。

人的身高有限,而人的精神和思想可以穿越九重霄。

为什么激动?因为这里叫长江,“茫茫九派流中国”!(毛主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