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为什么三次登上黄鹤楼故事的答

在历代诗词名家中,与黄鹤楼最有机缘和诗缘的,恐怕就是诗仙李白了。众所周知,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根据《李白年谱》记录,他登黄鹤楼有时间可考的就有三次,在李白留下的大量诗作中,与黄鹤楼有关的名句给后世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而围绕所写黄鹤楼的诗歌,李白更是经历了他人生中的大喜与大悲。在他与相门之孙女喜结连理之后,因缘际会地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丽句。在他莫名其妙的卷入一场叛乱风波之后,又吟咏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诗句。那么李白与黄鹤楼的不解情缘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他又用他的如椽巨笔为黄鹤楼注入了怎样穿越古今的人文内涵?聆听先人们登楼远眺的传奇故事,触摸古典建筑蕴含的灵魂物语。

一:李白第一次登黄鹤楼

是在开元十六年(公元年),陪他一起登楼的是著名诗人孟浩然。那么,李白是如何认识孟浩然的呢?他们又是如何一块相约到了江夏去登上黄鹤楼的呢?所以这里边就有一些故事。据李白自己介绍,他的祖籍在陇西(陇西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所谓陇西李氏,在隋朝末年的时候,他的祖先由于犯罪被贬谪到西域的碎叶城(具体位置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这个地方就是李白的出生地,李白在这里生长到5岁,之后跟随他的父亲就逃回了内地的绵州昌明(今天的四川省江油市)安居下来,李白在这里生活了20年。在25岁的时候,他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正是在金陵(今天的南京)这个地方,他遇见了另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因为正是这个时间孟浩然也在金陵游历。

两年之后,李白来到了安州的安陆(湖北省安陆市),并且与当时的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相识并入赘许家喜结连理,之后两人隐居在白兆山。这个时候李白得到一个消息说孟浩然要去扬州并取道江夏上船去扬州,于是李白就跟孟浩然相约在江夏见面,最后陪孟浩然上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孟浩然走了之后他就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对孟浩然的扬州之行,可以说是既羡慕又留恋。

二:李白第二次登上黄鹤楼

大约是在开元二十二年(公元年),这一次陪他登上黄鹤楼的是一位友人,可惜这位友人没有留下姓名,这一次李白也写了一首诗。

《江夏送友人》: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李白表现出了对友人之行的羡慕,羡慕他到帝王州,也就是到长安,所以与第一次羡慕孟浩然之行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这时候李白还在安陆居住,在政治上不得志,在政治上毫无进步。在送走这位友人不久之后,李白的夫人就因病去世,于是李白也离开了安陆(在安陆一共居住长达10年之久)。

三:李白第三次上黄鹤楼

是在唐肃宗的乾元二年(公元年),这次陪他一起登楼的是一位姓史的郎中。这个时候的李白,早就不在安陆了,生活也经历了很多的变故,有一次还受了牢狱之灾,在安史之乱中受到牵连,在被流放的途中,皇帝大赦天下,李白在悲喜交加之中回到江夏,有一个姓史的郎中就一直陪伴他。有一天,他们正在黄鹤楼上饮酒的时候,就听到黄鹤楼上有人吹笛,“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所以李白就很伤感,正是这种伤感的情绪当中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

这就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听到了这曲忧伤寒冷《梅花落》,虽然自己被赦免罪责,但安史之乱还未完全平息,国家还在动乱,体现李白的家国情怀。

李白三上黄鹤楼留下的三个作品都留下共同的东西,都是写别情,都跟离别有关。

黄鹤楼地处蛇山之巅,是越开阔,靠近码头,因此诗表达别意的最佳场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