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西林壁》是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这首诗中,诗人抓住了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起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二、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作于神宗元丰七年(年),苏轼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这首诗是他游遍庐山之后的题咏。
三、题壁诗简介。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期渐多,至唐代,题壁开始成为一种风气,宋代题壁之风仍方兴未艾,元代以后,题壁诗已远不如唐宋之盛了。为什么唐宋时期题壁成风呢?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之一。同时,题壁诗之多,也是当时诗歌创作繁荣的具体体现之一。千百年来,题壁诗不胜枚举。唐代崔颢题壁诗《黄鹤楼》被严羽《沧浪诗画》评价为唐诗七律第一,引得李白初登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苏轼《题西林壁》、林升《题临安邸》则是宋代题壁诗中的佼佼者。
四、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突出成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主要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名言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他人评价: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