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风霜,能被称之天才的人并不多,可李白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天才中的一个。
关于李白的假设
白居易说这李白不过沾了些开元盛世的仙气,这个我不能同意,我们不曾经历过繁华盛世,却从李白的笔下感受这大唐江山的风采。
若是李白生在了别的时代,他可能不再是那个谪仙人,但会以另外的姿态描述这人间烟火;亦或者是别的朝代沾了些李白的仙气,变得有一些不同,可谁又能说得准呢。
大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交融,统治阶层组成多元化,思想开明,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也是在这一时期,诗歌文化的发展达到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巅峰。故而我们也该庆幸李白生在了这开元盛世。
时势造英雄,可也是这英雄造就了这繁华盛世啊!
年少时的李白
长安元年,李白出生。李白的名和字与梦中的一道白光联系上了,据说他出生的前一天他的母亲梦到了太白金星,古人信这个的,故而给他取名李白,字太白。
作为一个天才,必然要走天才的道路。五岁颂六甲、十几岁熟读老庄,遍读诸子百家、十五岁已赋诗多首并受众人追捧。
李白少年时学文亦学武,父亲教他剑术,他虽排行十二,但是父亲很器重他。只是他后来的诗中少有提及家人,也未曾给家人修书,甚至没有为父母奔丧的记录,不只道是为什么。
李白家里从商很是有钱,在它出川之前一直不缺钱,当然李白一生都不太缺钱。他在十八岁之时已游览过巴蜀的许多地方,在山中和道士们打得火热,研究炼丹术,想着修仙之事。
他二十四岁再次出游,想借诗出名,但未能如愿。登上了海拔三千多米的峨眉山,观云海看佛光,未能见得神仙,倒得了首好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他舟行东下,向着三峡往渝州去了。二十五岁腰缠万贯离开巴蜀,再未回去过。
游山玩水,仗剑天涯
他漫游楚地,去了一座又一座的名城。走过赤壁古战场、汉阳的黄鹤楼、巴陵的岳阳楼等,见识了外面浩瀚的水域、精彩的世界,着实让他开了眼界。
登黄鹤楼时,他看到了崔颢得诗,被这首诗的气势镇住了,想不出更好地诗句,只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出,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前在写湖北的时候也有提到这个。他虽狂傲,却也知谦逊。
李白写山水诗,借山水之势,借其形、其场面、其气韵。山水有不同,诗人对山水的感受又有不同。大诗人感受周遭,我们感受着诗人的感受。那个发力“暗物质”在我们的视野之外。
唐朝有几样很是流行:写诗、醉酒、任侠、炼丹。李白占得齐全。写诗醉酒之后详述,这里说一下任侠和炼丹。
唐朝行任侠之风,李白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自是不甘落后。他写侠客行道: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他把任侠写的潇潇洒洒,对任侠也颇为赞颂,至于他有没有真的杀过人,不得而知。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任侠之人是为侠客,求仙之人是为羽客,所谓羽化而登仙便是这个意思。李白当时对这两件事情很是着迷。
初尝人间冷暖
接下来继续访山问川,开元十三年,他到了庐山,留下一首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留下诗翩然而去,飘过会稽山、飘过乌江,抵金陵,可这些地方都留他不住。次年春天他到了繁花如长安的扬州,在扬州散金无数,可交的都是些酒肉朋友,到了秋天他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死在了扬州,那些朋友像神仙一般都隐了去,显然不想见他。
初尝人间冷暖,李白寒心呀,人在脆弱的时候,总是会想家。时值隆冬之际,坐在床头百感交集写了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好在这时候有人欣赏李白的才华,愿意接济他,还张罗亲事,把前宰相之孙女许氏嫁给了李白。此时李白潦倒了,虽是倒插门,也不得不答应这门亲事了。
可他是李白啊,虽成家了,可也是待不住的,没过多久,又出去了。
李白好交友,接下来一路也碰到了不少的朋友。
再八卦一下李白和李白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