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座黄鹤楼怎么毁掉的小学徒一盏油

光绪十年(年)八月初四晚上7点半左右,武昌居民以及隔长江相望的汉口、汉阳居民,目睹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仿佛烧在他们心头,让他们五内俱焚、扼腕叹息、痛苦不已。

黄鹤楼起火,当晚即化为灰烬!

《点石斋画报》以图画再现黄鹤楼大火。

“云空鹤去,一楼千载峙江边。”多年来,黄鹤楼矗立在长江边的黄鹄矶上,因遭兵燹、大火或雷电,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谓是今楼异昔楼,一楼毁绝一楼修”。

年底在武昌汉阳门城墙上拍黄鹤楼。

本次毁于大火的黄鹤楼修建于同治七年(年),在两任湖广总督官文和李瀚章以及湖北巡抚郭柏荫的主持下,耗银3万余两,雇用多名工匠,历时10个月完工。当时人们称它为“同治鹤楼”,以区别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黄鹤楼。此前的一座黄鹤楼,在咸丰六年十二月太平军与清军的激战中倒塌。

-年,黄鹤楼。-年,黄鹤楼。

根据《重建武昌黄鹤楼碑记》所述,同治楼“凡三层,计高七丈二尺,加铜顶九尺,共成九九之数。柱周六七尺以上者四十八楹。为地基周径长二十丈有奇,宽八丈有奇。楼八面各宽四丈五尺,上供吕祖像,仍其旧也”。

年冬,在长江上拍黄鹤楼和黄鹄矶。

千百年来,黄鹤楼不仅是一幢建筑,不仅是一道风景,它已深入当地百姓的文化血脉。那个晚上,眼睁睁地看着它在烈火中消失,人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站在武昌汉阳门城楼下拍摄黄鹤楼。

火灾发生后,全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