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彩写意,再现翩翩黄鹤来极目新闻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图/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通讯员江萌

9月10日,距黄鹤楼5楼重新开放还有3天。

对于楼家本教授来说,这仍是繁忙的。一大清早,他就站上高高的升降台,为巨大的壁画做最后的色彩调整。

年,当时四十出头的楼家本历时三年多完成这组壁画。今年3月,77岁的楼家本受邀重回黄鹤楼,对这组壁画进行修复创新。楼家本说,他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深厚积淀全情倾注其中,壁画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都不是对当年的简单重复,而是他在深思熟虑后的重新拿捏。这一次,他大量使用泥金,利用赤金与金箔的微妙色差,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与空间感;他用多变的笔触,唤醒色块肌理的活力,添加更为细腻充沛的情感;再加上矿物与植物颜料的充分使用,“这就是金碧写意重彩壁画,它有哲学的方向、美的高度、艺的完善。”

“写意重彩是我的坚持,也是这件作品的最大特色。”他说,重彩为中国绘画独有,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反复淬炼,有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写意是东方美学中极具个性的手法,是一种经过沉淀与思考之后的再发挥,是画作中的血液与灵魂。

这组名为《江天浩瀚》的壁画由十幅画作构成:围绕着三面墙体的《长江源流》,包括《江河源头》《上游浪泻》《三峡至美》《黄庐仙幻》《洞太烟波》《东流沧海》《大洋黄鹤》一共七幅;主墙上则是左侧的《流逝》、右侧的《华年》与正中的《浪淘沙》。

80年代的《流逝》壁画作品

《流逝》再创作后的效果

《流逝》反映着黄鹤楼出珑之前的文化基础,由创世纪时期、青铜器时代、楚文化时期的代表元素共同构成;

80年代的《年华》壁画作品

《年华》再创作后的效果

《华年》反映了三国初建黄鹤楼的历代兴废。有初创时工匠们劳动的场面,有盛唐时李白、崔颢的不朽诗篇,也有明清黄鹤楼被水淹及战火吞噬的悲壮场面,向人们展示它所历经的沧桑巨变;

80年代的《浪淘沙》壁画作品

《浪淘沙》再创作后的效果

《浪淘沙》是中间最大幅壁画,用泥金勾勒出长江的涡旋激流,以一泻万里的磅礴气势,作为华夏民族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的精神写照。

楼家本介绍,黄鹤楼是“中华第一名楼”,它本身就包含着历史与文化的承载和延续。这组壁画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工艺,又有艺术创新,恰好与这座千古名楼完美呼应,“这在全世界也是唯一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