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米粮道街,堆了一街的美食名校

粮道街上

粮道街,就像抬起一根手指,指向不远那处从未寂寞过的武昌江岸。

即使是今天,举着一把烧烤串,边吃边顺着安静的小街走过去,也会看到:

深深的一江东逝水,

香味可一直也没有淡散过……

曾经,这里百桅千帆。

黄鹤楼上看帆船,江浪滔天拍礁岸。

江水略略的腥味,新鲜茶、粮的清香味,棉布里焦烫的太阳味……

船工沉重的桨杆,吱呀作响,

船尾引来一群江鸥在飞。

上下九省粮草茶棉于此集会、转运。

粮道街,得名于曾设于此的粮道署衙。

富贾名媛,达官贵人,三教九流,舟船轿马。

盘桓不去。

黄鹤楼,只道曾是一酒楼,遇仙人仙鹤而得名。

不过,如无闹市繁华,何来贵客酒楼?

如此看来,更像是这一条街,这一个大码头,这一座城留供追忆的物证罢了。

粮道街,说是全长区区米。

但这一条小街,生生被一连串说书般的地名围裹得水泄不通。

远,也不远的户部巷、司门口,那是布政司衙门留下来的,不说。

粮道街一路左穿右行的马蹄营、候补街、棋盘街、云架桥、胭脂路……

仅仅这些地名,就足以脑补出一出风云际会、盛世繁荣的年代生活大戏。

围绕署衙,各色街市营生熙熙攘攘。

对了,今天看到的“后补街”,其实原本是写作“候补街”的,一些生员秀才人等,常居于此,打点衙门,等候补缺进阶的机会,想必,水也是很深的。

这一条小街水很深,在于不长的几步路,竟然汇聚了多所百年名校,龙潜其中。

却又美食美味比肩毗邻,跟学成而去的才俊学子一样,数也数不清。

美食一条街,不稀奇,

名校一条街,也不稀奇,

但美食+名校,扎堆一条街,不知道除了粮道街,还有哪里?

在粮道街,为了一口美食排个把小时的队,是很平常的事。

在粮道街,发现学校简介里有那么多故事。

董必武先生当场脱下一件皮袄入股,诞生“武汉中学”。

同治十年(年),外国教会在这里办成“文华书院”。这也是教会在武汉兴办最早的学校。

直到解放前夕,这里办有大中小学16所。

湖北美院,前身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

好吧,你们觉得很平常那就很平常。

整条粮道街都很平常,一点也不张扬。闹市当中,安于自己的老街老墙。

坐在街边,你大可以声音很响的喝面前的一碗汤。

如果你不了解,就放你从身边轻轻游走过去。

如果你了解,你了解的那些,不多不少就是我的全部了。

你还认为我水很深吗?

粮道街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一代代的人走过去,街,却继承着崇文与生活至上的传统。

生活不能没有书香,理想需要安放的地方,

但理想不必假装清高,啥人啥时候都喜欢吃好喝好。

感谢还有一条米的粮道街可以走。

从粮道街走到江边之后,再走回来,我就知道了:

其实书香与食香,始终就在出发的地方。

我是老稷,每天写点文章,拍点视频,找点乐趣,聊点生活。欢迎转发,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