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武汉有著名的黄鹤楼,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武汉有三大名胜:黄鹤楼和晴川阁还有古琴台。黄鹤楼被人们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同样晴川阁和古琴台分别被称为“天下第一阁”和“天下知音第一台”。或许是因为黄鹤楼台太出名了,人们都只记得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却不记得同样是崔浩的千古绝唱“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使得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也黯然失色了。但事实就是如此,他们三是齐名的,被称为“武汉三大名胜”!
古琴台关于古琴台的历史有一个传说,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的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俞伯牙便视钟子期为自己的知己。几年以后,俞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钟子期已经病故,俞伯牙觉得唯一懂自己的人已经不在了,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听得懂自己的音乐了。悲痛不已的他摔碎了自己心爱的琴,并决定从此终身不再鼓琴。
伯牙子期石像古琴台的大门不像黄鹤楼那样宏伟,甚至有些惨淡,但是伯牙和子期就是在这里相遇,并因为一曲高山流水而成为知己的。数千年来他们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高山流水》也成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我们现在看到的古琴台则是清嘉庆初年(公元年)重建的,我们看到的匾额上古琴台三个大字是清末民初湖北当地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书写的。
高山流水在古琴台的景区内有一座琴台碑,琴台二字是书法大家米芾所书,而“印心石屋”四字则是出自清朝道光皇帝的御笔。在古琴台园中有一幅对联: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抚琴。上联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下联出自《诗品·实景》:“晴涧之曲,碧松之音,一客荷樵,一客抚琴。”
抚琴石像俞伯牙和钟子期雕塑倘若有一天你来到武汉,登过了黄鹤楼,吃遍了户部巷,走过了长江大桥,不妨去古琴台看一看。他虽然不像他们那般热闹,但是这里有真正的友谊。这里有伯牙子期的足迹,还有年轻人的同心锁,一曲《高山流水》足以让你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