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千呼万唤始出来。扬州这次在《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的舞台上精彩亮相。扬州市副市长余珽亲临现场为扬州代言,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名城,究竟有什么魅力?
淮扬一词源于《尚书·禹贡》中“淮海惟扬州”,意思是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是扬州。天下分九州,扬州便是古九州之一。
说到扬州,从来不缺少赞美。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绅说:“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杜牧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诗宋词里描述扬州、赞美扬州、羡慕扬州、甚至嫉妒扬州的文字不计其数,正如余珽所言,扬州就是这样,诗歌相伴走过四季。
除了古诗词中的描写,现代人眼中,闻名天下的扬州三把刀、大煮干丝、狮子头、三丁包等美食、清曲、瘦西湖······都代表着扬州是一个懂得生活的城市。
运之都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将扬州清曲与扬州美食相结合做开篇,表现淮扬菜的历史与传承,搭配曼妙的清曲,让美食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成为扬州的标志与记忆。一条河、一首曲、几盘菜、一座城,紧密相连,构筑了大众对于扬州的初印象。
清曲悠扬,美食垂涎,运河蜿蜒,一时之间,选手和观众目不暇接。
果然,一曲极具扬州韵味的清曲《味道》毕,第一道题就难住了现场的选手:“请指出展演中任意三道菜的名称。”表演精彩,一时之间竟答不出来。
年4月18日,扬州“世界美食之都”正式揭牌。其实早在年10月,扬州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成为中国继成都、顺德、澳门后第四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扬州是中国四大菜系中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之一,美食众多,菜肴注重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口味清淡鲜美、甜咸适中,历史上便有“吃在扬州”的美誉。
不过提到扬州美食,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还是扬州炒饭,但作为“世界美食之都”,一碗炒饭只是扬州万千美食中的一颗星星而已。
如同清曲所唱:”满汉全席,红楼佳宴各领千秋”,扬州菜硬气,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宴宴都有大来头。红楼宴是《红楼梦》书中所写菜肴的创新;三头宴是从扬州的三道传统名菜:拆烩鲢鱼头、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发展而成的宴席;全藕宴是50余种藕菜肴,形成的独特宴席。
(图为《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节目中展演的扬州美食)
扬州菜还十分精细,文思豆腐就是在豆腐上做功夫,根根分明、细如牛毛的豆腐丝让人惊叹!
扬州厨师犹以刀工精细著称,特别精于食材雕刻,是著名的“扬州三把刀”之一。
扬州厨师还将绝活带到录制现场——在下方摆了钉子的气球上切豆腐,一朵精巧的豆腐绣球在师傅的巧手下诞生,令主持人鲁健连连称绝。
美之都
“扬州好,傀儡戏登场。凡事由人阴簸弄,此身枉自负昂藏。木偶也冠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杖头木偶以“刚柔相济”、“细腻传神”著称于世,更把长绸舞、天女散花、扇子功等高难度动作演绎得惊艳无比。《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将波光潋滟的瘦西湖美景与传统杖头木偶戏巧妙结合,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传统的民俗技艺,呈现出优美艺术表演的同时,更突出扬州的独特之“美”。
文之都
一条运河,催生一座城市的繁荣;一项技艺,传承一个民族的文脉。
君子之雅,琴棋书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一直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开邗沟、筑邗城的遥远时代开始,古琴便风行扬州。在扬州,古琴是世界级“非遗”项目之一,扬州琴家不仅精于演奏,更善于斫琴。
广陵派古琴艺术是扬州文化的杰出代表,反映出扬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古琴音乐所追求的和谐,象征了文治的昌明,体现出历代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情怀。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一期地方展演的第二题就体现了扬州古琴和扬州八怪的结合,用一曲、一舞的形式,用优雅的表演带出扬州深厚的底蕴。
“邗沟弥渺,究江淮之合派”的扬州大运河,“更有烹庖推第一,冰糖烧得好猪头”的扬州美食,“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的扬州瘦西湖······
这一路,跟着《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逛扬州,沉醉在诗词扬州的风骨中,徜徉在“一城三都”的美韵里,做一场风花雪月扬州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