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有一句俗语,叫做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所谓的江湖也就是指这个社会,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个层次的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经历一些挫折,被生活狠狠的来上一刀。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还因此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当年他从长安被贬长沙,途经黄鹤楼上,和朋友一起闻笛赏花,感慨之余写下千古名作。
黄鹤楼可见李白虽然在仕途上失意,但是并没有改变其浪漫的本色,依然还有闲情雅致,欣赏丝竹管弦音乐,观看江边落花风景。不过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贯穿在整首古诗当中。就好比一个强颜欢笑的人,始终无法掩盖他内心里深藏的失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代: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作此诗时已经年过半百,几近花甲之龄。按理说人到了这个年纪,就应该安享天伦之乐,好好度过自己的晚年了。可李白偏在此时遭遇朝廷风波,被贬官流放,所以他心中必然会有些郁闷,甚至还带着几分伤感,那潇洒悠闲的形象,只不过是他假装出来的外表。
通过这首古诗的第一句开场白,就能看出李白对于贬官之事,十分难以释怀——“一为迁客去长沙”。世人都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将会受到处罚,李白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
李白其实他并没有犯什么错误,而是受到了别人的牵连,从而被皇帝从长安城贬到偏远的长沙。李白也就此成为了一个,无奈的左迁之客,真是朝在天子堂,暮为田间郎,历经如此大的反差,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他怀着无比惆怅的心情从长安出发,一路风尘仆仆,策马而来,行至滚滚长江之畔。李白在此驻马停歇,看着一江碧水缓缓东流,但是却始终带不走他心中的几许忧愁。念及此处他又忍不住回首西望,只是他早已离长安城千里之遥,纵然望穿江水,也望不到长安的影子,看不见昔日的家园。
长安这时候,李白迎来了一位,特地前来为他接风的故人。这位故人对李白也是很够意思,知道他心中正在为左迁之事烦忧,所以专门为他在黄鹤楼上安排了丝竹酒宴,让其喝酒赏花看风景,好好的放松一下。
然而李白的表现非常出人意料,向来酷爱饮酒的他,这次却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酒上。反而一心聆听岳阳楼上,悠扬婉转的笛声,一时间竟然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看来李白的艺术气息果然浓厚,随时随地都能进入状态,不愧是一代奇才。
悠扬笛声他和朋友一起在悠悠笛声中,共至岳阳楼上,登高望远,顿觉心胸开阔。当时正值五月,乃是春夏交替之际,江城梅花开尽,在微风中簌簌而落。李白由于身在高楼之上,所以长江两岸的无穷风景和漫天花雨,都被他尽收眼底。这是江城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楼高江水阔,风低梅花落!此等良辰美景,足以让无数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长江两岸与此同时,诗仙李白一边赏着落花,一边听着笛声,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让他忘记了现实中的烦恼,一心追求精神上的感悟,和艺术中的美妙。
只是在暂时的美好过后,他依然要面对人生的无奈,两种感受的强烈反差让他感慨不已,为抒发当时的感触,李白写就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首古诗,并且在后世广泛流传成为千古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