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女粉丝儿,看我写李白写的那么好,估计读上头了,然后建议我专门只写李白,这建议不是不可以,我就担心写着写着,自己也会变成李白,然后整天喝酒吹牛,上班不打卡,虽然我的帅气程度可以跟王维一拼,但是又没有王维自律,这样我怕我的人生被荒废了,如果能像李白这样写出超级名诗,名垂千古,荒废我的人生也就算了,关键没他的才气,写不出来啊,所以为了满足小迷妹的愿望,今天继续写一写李白。
今天这篇文章有意思(这话是我口头禅,纯粹习惯性码字),之前我写过这位脑洞大开的谪仙人,李白的职业生涯,那混得叫一个稀碎,大唐公司董秘这么好的一个岗位,硬生生被自己的狂放,浪荡,慵懒,傲气等一些毛病,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说白了就是劝退,赔偿N+3,大唐公司也算是良心企业,严格按照“劳动法”。不过为什么被开除,还有一个没有正史记载的坊间流传的原因,据说跟玄宗的枕边人杨贵妃搞暧昧了,呵呵,这个大伙就当瓜吃完就结束了,毕竟没有实锤的事情,咱不能以讹传讹,以免说我诽谤。
接下来聊聊李白的朋友圈,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来,第一位登场的是荆州长史韩朝宗,李白第一次投简历找工作就是找的他,“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就是写给韩朝宗的干谒诗,不过韩朝宗这人当官水平很一般,你就认为他就是个庸官吧,荆州长史是他的高光时刻,虽然当官一般,但是识人能力很强,一顿酒的功夫,就知道李白这家伙只是喜欢喝酒吹大牛,眼高手低,所以当然没有录用李白啦。就因为他有识人之明,所以经常推荐一些人才给朝廷,他还打算面试孟浩然,结果当时的孟浩然被唐玄面试过不久,还把唐玄宗惹生气了,所以孟浩然心灰意冷,然后放了韩朝宗的鸽子。孟浩然这种找工作的态度也是没谁了,居然放面试官鸽子,找不到工作也不能怪别人了。
第二个朋友是李邕(yong),25岁的李白在陈州遇到了当时的刺史李邕,估计那时候李白刚出社会,嚣张得不行,放眼天下没人能入他法眼,那天酒又喝大了,吹牛忘记踩刹车,结果被李邕狠狠数落了一番,年轻人,别不知天高地厚,李白留下超级名诗反驳他。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你们看,前两句是超级名句,这就是李白的尿性,对李邕表示严重不服,最后两句的意思就是挑衅,你给我等着,别小瞧我这个后生,李邕看完估计也是瑟瑟发抖,狂的人见多了,这么狂的估计还是第一次见。
第三个朋友,与李邕会面后,让李白心情极为复杂,虽然自己写了那首吹牛的挑衅诗,但是内心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步入仕途,还是有点心虚的,以自己的性格真的适合官场吗?这时他遇到了一个一生的知己,自己的好大哥兼偶像,孟浩然。众所周知,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虽然一生在仕途和隐居之间摇摆不定,事业混的稀碎一地,但为人真诚,坦荡,深受时人尊敬,李白也算是孟浩然的铁粉一枚,当与孟浩然结识后,二人便踏上了终身的友谊之路。《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淮海对雪赠傅霭》等都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名作。可以说,孟浩然是李白出川遇到的第一个知己。那首超级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划重点必考。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这诗的时候李白跟孟浩然在黄鹤楼第二次见面,孟浩然心情跌入谷底,面试唐玄宗时发挥得一塌糊涂,又放韩朝宗鸽子,想着再去长安考考科举试试,然后李白给他打气,写下此诗,同时还写了表白情话《赠孟浩然》,最出名的两句就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第四个朋友,年,李白继续游历,那一年,他遇到了第二个知己王昌龄,也就在那一年,王昌龄进士及第。看着好友风风光光,李白也踌躇满志,摩拳擦掌,开始幻想自己也能早日像王昌龄一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殊不知,王昌龄就中举那一刻开心,往后的日子里,事业也是一塌糊涂,不是当县丞就是当县尉,在九品八品之间来回蹉跎,用无间道里面的台词就是,说好三年又三年,三年以后又三年,结果王昌龄在基层一干就是三十年,毫无升官迹象,品阶已经这么低了,还继续被贬,在被贬龙标蔚的时候,李白写下超级名诗赠送这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好朋友,好知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的人生其实代表了大多数的芸芸众生的人生,一辈子奋斗在基层,奋斗在一线,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我反正特别喜欢王昌龄这个憨厚,不溜须拍马,老实本分的诗人。但是这个社会有时候真的只会欺负老实人,60岁的王昌龄返乡途中路经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据说是嫉妒王昌龄的才华而激情杀人,一顿拳打脚踢,“七绝圣手”王昌龄就这么意外陨落,真的实在是太可惜,太可惜。读到这里真想摔手机,好在不久之后,闾丘晓就被当时的河南节度使张镐赐死,也算慰藉了王昌龄的在天之灵。
第五个朋友,年,李白来到长安遇到的宰相张说(yue),其实说朋友不太合适,但是对李白影响还是挺大的,张说这人是位能臣,人品也不差,三度拜相,能力可圈可点,面试李白,估计印象跟韩朝宗看李白的感觉一模一样,所以就没有下文了。但是过几年之后,李白阴差阳错变成了唐玄宗身边的红人,当红炸子鸡,这个时候,可想而知张说的心情,当初是被我面试刷掉的人,结果现在成了老板身边的红人,人性的弱点或者本能就体现出来了,于是联合老板身边另一位红人高力士开始疯狂“诋毁”李白的各种不是,什么上班迟到早退,整天喝酒吹牛等等,为什么诋毁加引号,因为李白确实干了这些事情,然后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大唐董秘的黄金岗位,天听的牌面,硬生生被李白打成了相公,往后李白的职场就没有胡过牌。
日子接着过,也是认识张说的这一年,李白的第六位腕级“朋友”出现了,这个朋友为什么加引号,因为关系远远超出了朋友关系,就是大唐公司股东之一,玉真公主李持盈。之前有写过她一篇专门的文章,第一印象就是漂亮,第二印象就是长袖善舞,反正据说李白看见她就直接沦陷了,往后的一生,李白都没有放下她,给她写了很多肉麻情诗。还没见面,就直接隔空喊话传递情书: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这家伙完全跟王维是两个风格。当时40岁左右的玉真看到后,估计也小鹿乱撞,邀请差不多30岁左右的李白来自己家里快乐的喝酒,玩耍,玉真特别喜欢李白的这种热情激烈,仙风道骨之气,两位同是寻仙访道之人,话题自然不少。
李白终其一生,都对玉真公主充满爱慕之情。在60岁晚年,快驾鹤西去的时候,内心还想念着玉真公主,写下一首广为流传的名诗,可见李白对她的一片痴心,这首诗叫作: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第七位朋友,跟李白一样的仙风道骨之人,元丹丘,李白当时在长安绕了一大圈,上到玉真公主,宰相,下到一些皇亲贵族,面试了一圈都吃了闭门羹,心灰意冷,来的洛阳找隐居的元丹丘,一顿酒喝出了一首超级白酒代言广告名诗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然,如果仅仅是酒友,李白不可能一生为他写那么多诗词,他们两早在蜀中就认识了,李白一看见元丹丘这种生活状态,心无杂念,顺其自然,仙风道骨,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于是他的理想也变成了当道士,所以元丹丘其实是李白灵魂的引路人。而且通过元丹丘,认识了当时道教中的女中豪杰,玉真公主。所以李白跟元丹丘亦师亦友,难怪酒局上,不停的给元丹丘劝酒,老哥,来,多喝点,倒下了扶你上床就是。
第八位朋友,李白的绝对贵人贺知章出现了,老贺这人真的不得不说无论是人品还是心态,还是官运,如果唐朝诗人里面他说运气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官当的够大,活的够久,酒量还好,可以看看我写的专题文章《浙江省第一位状元》,唯一能跟李白拿瓶对吹的人,当时老贺80多岁了,李白40岁,李白这不是欺负老人嘛。把老贺喝高兴了,李白当场拿出两首诗送老贺,一首《乌栖曲》,一首《蜀道难》,当时的李白在长安已经混的饭都快吃不起了,明明是他约的老贺喝酒,最后还是老贺买单,老贺一看这两首诗就秒懂,送他个谪仙人的雅号,外加把他推荐给大老板唐玄宗,所以李白第一份大唐公司董秘的工作就这么在一顿酒两首诗中搞定了。难怪贺知章去世后,李白写了著名的怀念贺知章的诗《对酒忆贺监二首》。
其中的一首为: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懂李白者,贺知章也,真情流露,读后不禁泪眼婆娑。贺知章的真实,务实,人品,道德,活该长寿。
第九位朋友,被玄宗赐金放还之后,遇到了刚在野鸡杂志发表几篇文章,刚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久的小诗人,李白的绝对小迷弟杜甫。他跟杜甫的故事真的有意思,李白和杜甫的塑料兄弟情,已经不是秘密。杜甫的诗作中充斥着对李白的赞美和想念。春天想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秋天想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冬天想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而思”;做梦想李白,“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合着遇到李白之后,杜甫没干别的事,天天想李白了,可是李白却不怎么想杜甫。自从鲁地一别后,李白就写了《沙丘城下寄杜甫》,加以前聚一起的两首诗,李白就给杜甫写了三首诗。其中一首《送友人》是超级名诗,但是是否送给杜甫的无从考证,我们就当是吧,否则对杜甫太不公平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而杜甫写了十四首想念李白的诗,最后的最后,李白一遇到自己的偶像孟浩然,直接表白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完全就是单相思啊。那么有人分析了,为什么会是这个局面,反正说法很多,我的分析就是,杜甫跟李白完全不是一路人,而且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杜甫酒量也拼不过李白,知名度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杜甫当时名不见经传,李白已经是诗坛网红绝对一哥,所以就是粉丝和偶像的关系,狂热粉丝想念偶像天经地义,但是偶像怎么可能会想念其中的一个粉丝呢?
第十位朋友高适登场,高适跟杜甫一样,早期也是李白的粉丝,然后也曾经跟杜甫,李白,他们三个人一起,洪湖水浪打浪,反正到处浪,边撸串边喝酒边吹大牛,主要是两个粉丝听一个偶像吹牛,粉丝的活就是买单,顺便喝醉后把李白抬上床。高适的人生其实相当传奇,可以看看我写的文章《从乞丐到拜将封侯》,你们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杜甫也当过乞丐,当初真应该成立丐帮,那就没洪七公什么事儿了。高适前面五十年混的稀碎,仅仅靠最后一个十年,从名不见经传的没有品阶的幕僚,火箭式升级,最后封渤海县侯。安史之乱之后,李白当时在永王下面当宣传部长,高适是三品淮南节度使,按照唐肃宗要求,把谋反的永王李璘给我拿下,结果高适就把李璘给灭了,然后李白锒铛入狱,这时候,李白只能写信给曾经的自己的粉丝,患难之交高适求情了,结果被高适拒绝了,这点也成为了高适一生当中的一个为人污点,我的分析,大概率就是有两点原因,第一,当初在一起喝酒撸串的时候,估计李白太自以为是,太狂放不羁,没有真心拿他们两粉丝当真朋友,高适体会到李白不够真诚,没有建立起那种非常铁哥们的关系,仅仅就是粉丝跟偶像关系,所以高适浪了一小段时间就退出了那个“丐帮”,第二点原因,当时的高适已经年过半百,前面五十年那叫一个憋屈,终于在五十几岁达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正所谓穷怕了,不想让现有的格局面临一点风险,如果自己去打捞一位谋反之人,被政治对手拿来说事,在当时那种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之下,搞不好也会给自己扣上一个忤逆之名,辛辛苦苦打造的事业没准就毁于一旦,所以再三权衡之下,没必要冒险,于是对于李白的求情而选择了最保险的方式,沉默。
最后一位登场的朋友就是汪伦,唐朝时,安徽泾县桃花潭边有个叫汪伦的青年人,因家贫读书不多,但很爱听诗书,每次下田经过村头的私塾,见老先生讲诗书,总是悄悄地在窗边听一会儿。当时,诗人李白已名扬天下,顶着网红一哥的身份到处游历,“骗吃骗喝”,汪伦很喜爱他的诗,又是李白的一位铁粉,他常常想:要是能亲眼见到我的偶像,该多么幸福啊!汪伦这小伙子就是个追星族。
有一年春天,李白从宣城的敬亭山到泾县城边的水西。当时,水西是风景优美的五A级景区:翠竹亭亭掩古塔,泉水潺潺绕寺前。李白在此玩赏了数日,作了不少诗,发了不少朋友圈,流连忘返。李白到水西的事不知怎么被这追星族汪伦知道了,他立刻驾一叶小舟,顺着青弋江的碧波来到了水西,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李白。施礼拜见后,李白问这布衣打扮、素不相识的俊俏后生找自己有什么事,难道又是合影加签名?汪伦打躬说:“我叫汪伦。听说先生喜欢饮酒吟诗看美景,今特来奉告,有一个好去处,不知先生可愿前往?”他指着闪闪发光的青弋江说:“我就住在这条江的上游,那里有一个桃花潭,岸上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一听就乐了,这场面堪比长安啊,欣然同意前往。
到了桃花潭边,但见潭水悠悠,野渡舟横。岸上只有一株桃花,孤零零地,半死不活的开着,桃花树边,有一间茅草店铺,门前屋檐下,一根细竹竿,挑着一面杏黄色的酒旗,在春风中无精打采地飘着。
“你这家伙,居然糊弄我,”李白不开心了,“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笑道:“我们刚才经过的地方,叫十里山,这小店门前的那棵桃花,不就是‘十里桃花’吗?”汪伦又指着窗外那面迎风飞舞的酒旗说:“喏,那不写得清清楚楚,是‘万家酒店’嘛,酒店主人姓万。”李白当时就傻掉了,然后开始狂笑,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妙哉妙哉!”
汪伦将李白请进小酒店,布置了丰盛的酒菜,这才把粉丝见偶像的心底话儿全掏了出来:“先生,我是个山野鲁莽之人,平时很喜欢你的诗,也很想见你一面。这次听说你到了水西,一心想请先生到寒舍做客,又怕先生嫌我们家贫,不肯光临,因此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晚生欺骗了先生,请先生宽恕!”说罢,纳头便拜。
李白被汪伦的一片真心实意感动了,狂热的粉丝见多了,这么狂热又机智的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双手扶起汪伦,深情地说:“你要早说明白,告知实情,我也会来的。这么好的大鱼大肉外加喝大酒,我怎么舍得错过呢?我很喜欢你,我俩交个朋友吧。”汪伦激动地拉住李白的手,热泪滴落到了李白的衣袖上……
就这样,李白在桃花潭住了十多日,受到汪伦和村民们的热情款待。超级大网红的魅力可见一斑,李白临走那天,汪伦恋恋不舍,唱着山歌为他送行。他很感动,诗兴大发,一首超级名诗,七言绝句《赠汪伦》诞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真的要好好感谢李白,借着李白的这首超级名诗,硬是把自己一位乡野春夫,芸芸众生的名字载入史册,载入教科书,汪伦确实太机智了。
当然,李白还有很多其他朋友,从以上描述就可以看出,作为当时诗坛网红一哥的李白,好交朋友,上到大唐公司股东,下到乡野村夫,有德高望重如贺知章者,也有庸碌无为如韩朝宗者,有混的稀碎的孟浩然,杜甫者,也有位极人臣的张说,高适者,这交友宽泛程度犹如他的脑洞一般大开,可见李白确实性情中人,交朋友不看背景,不看权势,完全没有势利眼,只要能喝酒,聊的开,就是朋友,堪称活的真我,活的自在的楷模。难怪千年之后,后人普遍喜欢李白,就是这个原因,李白做人真实,就凭这点,吊打一众爱装之人。所以大伙不需要学他喝酒吹牛,学学他的真实就行。
作者:今晚吃鱼
芸芸里的众生,尘中的尘
21.12.30于沪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诗词爱好者,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