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扬州,你会想起什么?是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是扬州的炒饭?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炒饭肯定更能激发热情,可以这么说,在炒饭界,还没有一份炒饭是用一个地名来命名的,扬州炒饭可以说是炒饭界的“王者”。
你以为扬州炒饭出自扬州吗?当然不是,但是它为什么被冠以扬州炒饭呢?历史就是这么奇怪,总有些事情是你想不到的。
一、扬州炒饭的传说
扬州的兴盛是伴随着漕运的开通,运输发达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要不然现代有一个口号是,要想富,先修路嘛。
任何一个城市要发展,路是最关键的,扬州的漕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不管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还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都是与扬州的城市发展有关系的,这里有最美的歌声,最靓的歌女。
而扬州炒饭却是这里最家常的饭菜,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
又据说扬州炒饭的传播得益于伊秉绶,他是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此人政声很好,不仅精通诗赋书法,还是美食家,一个爱吃的人,肯定不会放弃对于美食的追求。
扬州炒饭的另外一个传说是,船夫们来不及做饭,就把饭炒在一起,结果无意之间成就了扬州炒饭的江湖地位。这和火锅的传说如出一辙,传说火锅是三峡纤夫来不及做饭,把所有的食物放在一起煮,在佐以辣椒而成。
这些关于扬州炒饭的传闻一直都在,真假难辨,但是不管是真的,假的,扬州炒饭的美味确实是饕餮客的福利。
不管这些传说在哪里,或者是扬州炒饭的起源是什么?都无不肯定了一点,它被冠上了扬州的名字。
可是大家一听炒饭二字,有些人根本不会有太多的兴趣,理由是不贵气,好像上不得台面一般,但是一加上扬州,反倒让人心情大好,因为扬州素来出美食,一个和扬州挂上关系的炒饭,一定错不了。
扬州炒饭色泽艳丽,红的火腿,黄的鸡蛋,绿的葱花,这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道美食的风景线,美食的搭配不是讲究色香味吗?扬州炒饭第一时间就满足了对于色泽的要求。
如此漂亮鲜艳的颜色在食客面前招展,确定不来两口吗?于是饕餮客食指大动,实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来上一口,于是再也忘不掉这个食物。
二、扬州炒饭吸收了淮扬菜的特点
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注定它会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盐商在当时是拥有大量的财富的,人一旦有了财富,就一定会追求口腹之欲,精神之欲。
扬州之所以发达,和这些商人是脱不了干系的,他们会享受财富所带来的一切,从食物到娱乐,“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愿望,大概是很多有钱人的理想吧,带着巨大的财富,去往扬州,在当时应该说是一种风尚吧。
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东南可至江南,向北可至涿郡,连通了长江水道。
扬州不产盐,为何能富加天下呢?这与扬州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以扬州为出发点的,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上,扬州怎么能不富甲天下呢?
有了这些盐商的推动,淮扬菜也应运而生了,在以奢华为主的淮阳菜中,扬州炒饭无疑是平民的出身,但是它却是受淮扬菜影响的平民食物。
为什么扬州炒饭能在这个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甚至自成风格。
扬州是漕运的咽喉,在历史上占据有力的位置,这个地方不但是盐的转运之地,更是稻米的集散之仓库,而且长江以南种植稻米之风甚浓,这也为扬州炒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在我国的北方大地上,小麦的种植比较广泛,所以在开封会有“灌汤包”,陕西有“肉夹馍”,山西有“刀削面”,河北有“驴肉火烧”,每一种美食你诞生,都与它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食物中最能体现这个道理。特别是某地的风味小吃,你在当地才能体会到那份热闹,当那道菜走出家乡后,总会缺少一点什么,想来,就是一个家乡味吧。
扬州炒饭,虽然家常而简便,可是在它的流传之中,却有着深厚的历史韵味,每一种美食,在它的发展之中,都有地域和文化的交融。食物是最能反映历史的东西,在唇齿的流转之间,就是一部历史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