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原来还这么有趣,值得一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http://m.39.net/pf/a_4572156.html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唐诗”,那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而作为一名中国人,哪怕是你大字不识几个,你也一定能够背诵出一两首的古诗。不过,你知道吗,在古诗的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趣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其一)最流行,但又最容易被理解错的一首诗。

提起这首诗,任何人都知道,它就是李白的《静夜思》,说实话,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都能够非常完整地把它背诵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流行程度,我们自不必多说,可是,如果我们想要翻译它,那么只要我们一张嘴,大概也就必错无疑了。你能想象吗,诗中开头的第一个字,也就是“床前明月光”中的这个“床”字,它真实的含义,并不是指“床铺”之“床”,而竟然指的是“井栏”。

(其二)抄袭最成功的一首诗。

提起“抄袭”,它可绝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大概都干过这个看似“龌龊”但却又香得很的“勾当”,那么,你知道在诗歌领域,哪首诗抄袭得最成功吗?先不要提哪首诗,只要我们一说起诗人的名字,恐怕就会让你大感意外,因为抄袭的人不是别人,而赫然竟是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

李白曾写过一首七律,叫做《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写的不错吧?事实上,这是李白抄袭了别人的一首诗,也就是崔颢的《黄鹤楼》。崔颢的《黄鹤楼》是这么写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怎么样,对比了崔颢的《黄鹤楼》,你是不是发现李白抄袭得果然很成功?其实,尽管李白也抄袭着写了这么一首,但他还是发出了一声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其三)因写得太好,而让诗人丧命的一首诗。

有一句千古名句,叫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不过,也正是这两句诗,却葬送了诗人刘希夷的生命。话说刘希夷的这两句诗,被另外一位诗人宋之问看上了,宋看上之后,就想花钱把这两句诗买下来,可是,刘希夷不肯,结果,宋之问就把刘希夷骗到自己家中,用几个装满泥土的大麻袋,把刘希夷活活地压死了!

让我们感到惋惜的是,当年的刘希夷只有29岁,他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英年早逝了;而更叫我们难以置信的是,宋之问竟还是刘希夷的亲舅舅!

(其四)最隐晦的一首诗。

唐代诗人朱庆馀,曾写过这么一首七绝: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写的很好,我们也都能看出其中的意思,它描写的就是一位新娘子即将要拜见公婆,但因害怕公婆说自己不好,于是就先问一问自己的丈夫,看自己的装扮是否到位。理解到此处,也就该结束了,因为这就是诗的全部内容,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样,你能想象得到吗,这首诗简直就是几句“暗语”,它真实的意思如果翻译出来,竟是这样的——请问考官老师,我的试卷能得多少分?我能考过吗?

这是朱庆馀写给张籍的,诗的题目就是《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当时是一位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而张籍就是主考官!

(其五)最“大言不惭”的一首诗。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关东才子”王尔烈,曾玩笑般地写过这么一首最“大言不惭”的诗,全诗如下:

天下文章数三江,

三江文章数吾乡。

吾乡文章数吾弟,

吾为吾弟改文章。

该诗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至于为何说它最是“大言不惭”,呵呵,我想朋友们一眼也就看出来了吧。

以上就是古诗背后所隐藏着的趣事,亲爱的小伙伴们,关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么看的?或者,你还知道有关古诗的哪些趣事趣闻呢?那就快来留言讨论,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