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的这一首孤独诗,流传千古,连李白都自

古往今来,迁客骚人吟诵黄鹤楼的为数不少。有登搂远眺激起豪情壮志的,也有登楼仰望引发无限感叹的,更有登楼俯瞰而产生叹古惜今之思的,如此各种抒情感叹之作甚多。在这些名篇隹作中,抒发黄鹤楼之情之思的以崔颞的《黄鹤搂》最为著名,连大诗人李白对此诗也十分赞赏、佩服之至,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颞题诗在此,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颗题诗在上头。”可见《黄鹤楼》一诗之卓绝。

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一诗,崔颢假借黄鹤飞逝,人世空空,而寄寓了自己的无法排遣的忧愁情思。这感情既包含着怀古思乡的哀叹,又包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一种寂寞孤独感。哀叹是作者登楼观景后有感而发,而孤独感却早已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如今正好乘此抒发,宣泄自己的寂宾孤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全诗共八句,首联开宗明义地抒写了这愁情忧思,“昔人巳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仙人早已跨鹤离去,仙去楼空,怀古、孤独的情思油然而生,溢于言外。黄鹤楼因其所在湖北武昌黄鹄矶上而得名,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楼,又传说三国费文伟在此搂乘鹤登仙。诗人即从该搂的悠远传说生发开去,以古人轶事来表达对古人他人的追慕。

然传说本属虚无,故额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鶴一别不归,古人不见,岁月不再之憾,更是充分透亮迪表达出来。诗人寄寓黄鹤一种美好的想象,然黄鹤却不归,使诗人美好的想象变为泡影。诗人在此实写怀古,暗写自己的孤怨,颇有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检然而涕下”之感慨。前四句,首联破题,颔联承题,两联浑然一体,虚实相合。下四句转而抒写怀乡之思,然作者寂寞孤独的影子仍可见。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鸚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这里景物推写明快欢畅,充满活力。前四句叙写昔人、黄鹤已留给人无限的愁绪,而这里景象的描绘,更烘托了这愁绪。末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凭栏长久眺望,日近黄昏,勾引起乡思,故乡在哪?故乡远望不见,更添一分乡思、一分乡愁,因而只能凝望长江叹息发愁。

游子漂泊零落在外,不得归故乡,自然很凄苦寂寞,因此无时无处不在思念故土乡人而这思念只能是孤寂的苦恋,十分惨淡,寂寞孤独感也就倍增,这是不言而喻的。末联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渺茫,无所适从的开阔境界。如此,全诗的起、承、转、合就很符合写诗的法度了。

作者在怀古之时,已掺有寂寞孤独影子,而此末四句是写思乡,这影子变得越发厚重,读者似乎已想见到崔颢凭栏远眺的孤独身影。此八句诗,前后各四句似成两截,相互无关,其实不然,不论写怀古,还是写思乡,都以一个忽暗忽明的孤独感作主线,贯穿始终。正由于该诗在内容上的独特和艺术手法上的出神入化,才取得极大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