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园中
园在城中
这样的扬州,不只有“烟花三月”
什么时候都合适来看看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和古时相比,扬州这个娴静的苏中小城,早已散尽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奢糜,也告别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浮华,变得温婉和平静。
”
“
位于扬州西北郊的瘦西湖是扬州最著名的标志。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出资疏浚,并在沿岸兴建许多亭台楼阁。乾隆元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
”
「咏保障河」
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
在诗人眼中,因为有了水的滋养,扬州和杭州同样风情万种,但是和西湖相比,瘦西湖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更多了一份清瘦神韵。
”
「我和扬州不期而遇」(节选)
阎晶明
瘦西湖是那样让人亲切,她平和、安静,既不是浩荡的奢侈,也没有人为的小巧。船行其间,连阳光都透着少有的温柔。两岸的建筑多呈灰色的调子,绝无被高楼大厦挤压的沉重,所有的船只都是匀速的游船,让人的心境自然地平和下来。回味起来,我对瘦西湖感触最深的,是船行在湖上,岸边的花草伸手可触,这不仅是因为她瘦,更因为她散发着一种雍容大度的气象,不骄、不傲,自然可近。我好像没有专心去听为游人专门表演的古筝演奏,这种标识性的艺术欣赏有点“速成”的味道。我只记得,站在那如阁楼般的窗前,远眺平坦的、舒缓的扬州城,果真令人心旷神怡。
“
二十四桥,又名廿四桥。关于这一名称的来历,既有桥多的虚指,也有24座桥的推测,还有美娇娘的传说……
”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寿芝园”,并在园中种植千竹,取“竹”之半,称为个园。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可以一路看遍春夏秋冬。而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则是在光绪年间由何芷舠所造,其中的片石山房,为石涛大师的叠石作品。
”
「我和扬州不期而遇」(节选)
阎晶明
古典的扬州,像一个平民一样展示着她诱人的风采,又像一个贵族一样保留着千年不变的气质和神韵。扬州是月亮之城,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显露出扬州对月亮的依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一诗盖全唐”的美轮美奂,原来就出自扬州。在何园,在个园,在扬州的几乎每一处景点,月亮总是一个不变的主旋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数千年来,扬州承载着众多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如今,很多诗人梦想的意境已成为转角就能遇见的现实模样。
漫步扬州城,感受的不仅是阅尽千年繁华旧事后的优雅与淡然,更是一种在市井间依然诗意栖居的豁然境界。
《领读江苏》是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联合江苏灵创广告策划有限公司、江苏省朗诵协会承制并推出的一档电视节目。致力于打造文化旅游名片,推广城市人文与旅游竞争力。同步打通线上节目制作、传播与线下活动、阅读分享、品牌推广。以节目为平台,为文旅品牌提供形象定位、品牌建设在内的立体整合服务。
领读召集人:傅国
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主持人,中央电视台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指定配音,中美、中欧文化交流巡演成员,中国诗歌学会演唱朗诵专业委员会委员。
更多精彩内容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