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春节都是旅游旺季,高速路上堵车,景点人山人海。看的不是景,都是人。现代人旅游多数都是走马观花,拍拍照,吃吃美食。有个新词叫打卡式旅游,旅游无非就是游山玩水,享受美食。
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人们大多数都选择就地过年,不能像往年一样旅游了。不能旅游就待在家里,静静地读一读古诗词,看看古人是如何描写山水的。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军人物,他的《汉江临泛》是描写南方山水的力作,是山水诗的扛鼎之作,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画,意境开阔,气势宏大。
楚汉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是王维作为钦差大臣到南方知南选,也就是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选拔干部,路过襄阳时写的。
“楚汉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汉江从襄阳流过,三湘泛指湖南,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襄阳位于楚国北境,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所以是楚国的边塞连接着三江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
诗人泛舟江上,就是再纵目远望,也看不到三湘、九派相通啊,然而诗人却想象到了、感觉到了。这和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浪漫的想象写出了的。李白是喝酒后写出来的,王维是在江上泛舟、纵目远望后写出来的,比较文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
这两句诗太平淡了,“江流”那种滔滔远去,只用了“天地外”三个字就表达出来了;“山色”用“有无中”就描写出那种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真是越品越有味道,难怪欧阳修、苏轼都成了诗人的粉丝。
欧阳修在《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中,描写平山堂的景色时,有一句“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就化用了王维的诗句。欧阳修就像李白看到崔颢的《黄鹤楼》搁笔一样,想不到更好的诗句描写平山堂,干脆化用一下算了。
苏轼在《水调歌头·快哉亭作》中,描写快哉亭时,想到了他恩师欧阳修的平山堂,也化用了王维的诗句,“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足见“山色有无中”的魅力所在。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
又是极其浪漫的想象: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使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势也表现了出来。
和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夸张而不失神韵,但比李白幽雅些,文艺些,没有李白那么直白。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如果山简还活着,真该与他开怀畅饮,大醉一场。
这两句诗和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同样浪漫,只是儒雅了许多,李白只做了不到两年的闲职官员。而王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官,领导范十足。身份不一样,诗风也不一样。
王维真不愧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巨擘,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短短几个字,生动地描绘了具体景物的形象,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更充满了激情浪漫,把山水的形与诗人的情完美地统一起来,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