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寻找岁月沉浮里的文昌阁

孝感的文昌阁

历史上曾与武汉的黄鹤楼遥相呼应

号称“南楼北阁”

文昌阁多年的历史长河

命运多舛,衰荣交现

自上世纪70年代末

因白蚁之害倒塌至今

已是50余年

年,由时任孝感知县彭同魁为使当地人文荟萃、贤才辈出,率乡民、士卒在孝感小东门外修建起高阁一座,阁顶置一文笔峰,得名文昌阁。

孝感市史志研究中心原总编辑饶嵩乔

它建起来之后,说来也奇怪,孝感的科举之路一下子显得很平坦、很畅通,在十几年以内就有几十位一举考中了举人或者进士,其中有我们大家熟知的皇帝的老师熊赐履,还有孝感历史上唯一的榜眼余联源,这些重量级的文化名人,都是在文昌阁建立之后产生的。

文昌阁由此成为了孝感的标志性建筑,尽管如此,纵观历史,文昌阁却历经三次因兵燹和失修至损毁,曾经四次建设三次重修。

孝感市史志研究中心原总编辑饶嵩乔

一直到了解放以后,到了年,文昌阁终于因为白蚁的危害和长期失修,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孝感老百姓对文昌阁有怀念的情结,住在环城路的一位老百姓,他出于对文昌阁的热爱,就拿了六块砖,后来他还把这六块砖捐献给了我们孝感的文物保护部门。

记者梁雪

据了解,我身后的位置就是文昌阁遗址,站在这里,虽然已经找不到文昌阁留下的任何痕迹,但是“文”却四处都能看得到,因为经过时代的变迁,这里已经成了一所高校。

家住孝南区新华街道文昌阁社区的屠忠煌老人回忆说,文昌阁总共有五层,上面装有一个宝顶,屋面皆由琉璃瓦所覆盖,四周有金鳌飞檐。

孝南区新华街道文昌阁社区居民屠忠煌

文昌阁的门向南开,那个门是雕出来的花格子门,不是一般的板门,正面一看非常好看,它的每一层出角,每个角上吊着风铃,风一起,叮叮当当作响。

记者梁雪

文昌阁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老建筑物艺术的眷恋,同时也是孝感教育的象征,它承载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的期盼,虽然曾经的文昌阁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但它依然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当中,得知文昌阁将新建,孝感市民对此都充满期待。

记者:梁雪张舒畅

编辑:王健

责编:程朝晖

终审:冷海涛

出品:孝感广播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