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黄鹤楼 >> 黄鹤楼发展 >> 闲游黄鹤楼

闲游黄鹤楼

北京雀斑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

  自中学读过唐代诗人崔颢的那首千古佳作《黄鹤楼》之后,黄鹤楼一直是我心中向往已久的一个去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夏日,我和几个同学曾一起到黄鹤楼游览过一次;十年前,来武汉赏樱花,我又一次到访了黄鹤楼。两次游历,来去匆匆,游人如织,未能尽兴。今年端午节来武汉,我带着无限的崇拜和向往,兴致勃勃地再次登上了黄鹤楼。

  端午节后的一个下午,当太阳西斜时,我打车来到黄鹤楼景区。也许是受疫情影响,游客比过去少了许多。一到景区,远远就看到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黄鹤楼高高地屹立在蛇山之巅,黄色的琉璃瓦和精巧的飞檐翘角,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从西门进入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蒙藏寺院常见的圆形白塔。据碑文介绍,此塔名胜象宝塔,为元代建筑,因其色白又称白塔,内供舍利和藏佛教法物。转过白塔,穿过“三楚一楼”的牌坊,迎面便见两只铜塑的仙鹤立于黄鹤楼前,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仙鹤吧;这对仙鹤站于盘有长蛇的龟背之上,一鹤远眺,一鹤近观,互为照应,似乎在向游人讲述黄鹤楼千百年来的风云变迁。

缓缓移步楼前,在黄鹤楼正面入口处,一幅楹联引人注目:“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揽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这是刘海粟大师书写的传为仙人吕洞宾题的楹联,联文奇绝飘渺,耐人寻味,联字仙风道骨,遒劲有力。真是妙极了,令人读后荡气回肠。

  进入楼内,大厅的正面墙壁上,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画上烟雾弥漫,白云袅袅,描绘了天上神仙和人间百姓载歌载舞、幸福生活的浪漫场景。那鹤、那仙、那人非常形象,栩栩如生,生动逼真的再现了黄鹤楼的历史。置身其间,仿佛飘然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仙境。

  登上二楼,便见一些游人围着大理石墙面欣赏着,我走近一看,原来上面刻着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记》,记叙了黄鹤楼的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两旁的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再现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为《周瑜设宴》,反映了三国名人在黄鹤楼的故事。二楼大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展示了历代建筑规制不同的黄鹤楼,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黄鹤楼饱经了历史的沧桑。

据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吴黄武二年,原为一军事暸望哨楼。晋朝以后,沿江而立,居高临下的黄鹤楼,逐渐演变成“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光胜地,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美称,是古往今来人们登临览胜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一千多年来,黄鹤楼命运多舛,屡毁屡建,但始终不废;传说典故,不绝于耳,诗词歌赋,遥相辉映。现在看到的黄鹤楼于年6月建成开放,它是由楼、轩、廊、坊、亭等组成的建筑群体。黄鹤楼以清同治楼为雏形,集北雄南秀诸风格之大成。从外观来看,主楼共五层,黄瓦红柱,层层飞檐,雄浑稳健、古朴典雅,既不失传统的独特形制,又比历代更加巍峨壮观,散发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神韵。

  三楼墙壁上有组画《人文荟萃》,活龙活现地再现了李白、崔颢、孟浩然、白居易、岳飞、陆游等文人名士的风采和他们在黄鹤楼吟诗作画的情景。身临其境,似乎有一种踏唐履宋的感觉。画像逼真传神,不仅形态生动,仪容风雅,而且能表达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白居易是“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的多愁伤感,陆游却是“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的豪迈潇洒,而岳飞则是“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的豪情铿锵。在这些名人诗作中,最脍炙人口并为人们所推崇的,当首推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凭栏远眺,触景生情,以其丰富的想象,将历史、传说、现实与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有一种凄婉苍凉的难以言说的美,写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引人共鸣,令人叫绝。

据说后来大诗人李白登楼,也是诗兴大发,正欲提笔题诗,忽见崔颢的诗作,非常欣赏,在为之愕然折服之余,搁笔感概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人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了一亭,叫“搁笔亭”,纪念这一段佳话。都说文人相轻,我以为崔颢这首诗广受推崇,成为千古绝唱,应该是与大诗人李白的赞赏和推介分不开的。其实后来李白也写下了与黄鹤楼有关的传诵千古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从中让我们看到了朋友的情深义重。

  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这里的各种仿古雕花隔扇和红木屏风把整个大厅布置得古香古色,当代名人的诗文字画含章蕴秀,陈挂其间。在慢悠悠的闲游中,不知不觉已经夕阳西下,我快步登上五楼的观景台。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它由10幅金碧重彩画组成,正面三幅分别以《流逝》、《浪淘沙》、《华年》表现长江文化及黄鹤楼兴替过程;另绕大厅一周的七幅壁画统称为《长江源流》,这些作品既气势恢宏又颇有灵气,生动地绘出了滚滚长江穿山越岭、奔流到海的壮阔画面,表现了长江的自然景观和文明史话渊源。看着这些画,耳畔不由响起殷秀梅唱的那首《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大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在黄昏的夕照下,我于五层的回廊上依栏远眺,向北望去,龟山上的电视塔高耸入云,滚滚长江,向东奔流,汉水南来,微波细浪,两江汇合,惊涛掠岸;一桥横跨南北,气势磅礴,桥上车水马龙,桥下帆影闪闪,眼前之景有如一幅诗意盎然的油画。俯瞰市区,夕阳下的武汉三镇像是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高楼大厦星罗棋布,林荫大道纵横交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正如张之洞题黄鹤楼楹联:“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此时此刻,面对沧桑巨变,物换星移的景象,想起黄鹤楼的往事今生,想起围绕黄鹤楼而生发的诸多人与事,多少英雄豪杰走来,多少文人墨客远去,如今一切都已化为过眼烟云,不禁怅然心生,感慨万千。记得三十年前第一次登上黄鹤楼时,正是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壮志凌云,想不到一晃便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岁月催人老,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其实,人生一世,也如同江上的一朵浪花,曾经波浪壮阔的人生,转瞬便被时光洗涤的荡然无存,无影无踪。而悠悠岁月中一切的美好,亦如天真的童年、浪漫的芳华,更是眨眼之间便成了指间流沙。生命的旅途,长的是岁月,短的是人生。诚如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下楼来,我在暮色苍茫中信步而行,白云阁、鹅池、落梅轩、紫薇苑,真是步步有景,处处如画,让人流连忘返,遐思悠悠。古往今来,神州大地上不知有多少精美辉煌的王宫玉殿,亭台楼阁,但很多都已经被岁月无情的尘埃所淹没,被人们所遗忘。黄鹤楼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旧不减风流,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千古流芳,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这也许就是文学的作用和魅力吧。诗以楼名世,楼以诗远行,胜景与美文相依互存,相得益彰,并辉千秋。惟此,我们应该感谢历代的文人名士,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并默默地陶冶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